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猪最早在什么时代就已经被广泛养殖,附猪的种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2 05:09  浏览次数:1282
内容摘要:猪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被广泛养殖了,据甲骨文的记载,猪舍在商周时代便有了,主要的养殖方式为放牧,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后,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方式便慢慢的代替了放牧,而在隋唐时,养猪已变成维持农民生计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更好的维持生计,在养殖时需要为它提供干净的饮水与饲料,平时还要及时把粪便清理干净,并做好通风消毒的工作,确保猪舍的干净,降低疾病发生的几率,避免造成损失。一、猪最早在什么时代就已经被广泛养殖1、养殖的时间(1)猪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被广泛养殖了。(2)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在商周时代就有了猪

猪最早在什么时代就已经被广泛养殖,附猪的种类

回答猪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被广泛养殖了,据甲骨文的记载,猪舍在商周时代便有了,主要的养殖方式为放牧,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后,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方式便慢慢的代替了放牧,而在隋唐时,养猪已变成维持农民生计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更好的维持生计,在养殖时需要为它提供干净的饮水与饲料,平时还要及时把粪便清理干净,并做好通风消毒的工作,确保猪舍的干净,降低疾病发生的几率,避免造成损失。

一、猪最早在什么时代就已经被广泛养殖

1、养殖的时间

(1)猪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被广泛养殖了。

(2)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在商周时代就有了猪舍,放牧则是主要的养殖方式,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放牧养殖法已经慢慢的变成了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方式(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隋唐时,养猪业已成为了维持农民生计的一个重要途径。

2、养殖要点

(1)需要为猪提供干净新鲜的饲料,不宜提供劣质的饲料,避免影响猪生长。

(2)需要给猪提供干净的饮水,促使它能够排出体内的毒素。

(3)需要及时把猪粪清理干净,并做好消毒通风的工作,保证猪舍的干净。

二、猪的种类

1、杜洛克

(1)毛色为棕红色,四肢粗壮且身体结构匀称紧凑,体躯深广,背腰略呈拱形,属于一种瘦肉型肉用品种。

(2)杜洛克具有生长快、瘦肉率高、增重快、饲料报酬高、适应性好等优点,但是它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即繁殖力比较差、母性比较差,初产母猪的产仔数一般在9头左右,经产母猪的产仔数一般在10头左右。

2、大白猪

(1)全身毛色为白色,有强健有力的四肢,后躯丰满,体型一般呈长方形,是一个著名的猪品种,适于放牧。

(2)大白猪(大约克夏)具有适应性强、产仔多、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等优点,是一个瘦肉型猪种。

3、大花白猪

(1)大花白猪的毛色为黑白花色,体型中等,胸部比较深,臀部倾斜,腹部虽然膨大,但是却不拖地,公猪具有发达的前躯,而母猪则是后躯比较发达。

(2)大花白猪具有肉质好、肉味鲜美、能够适应高温多湿的环境、早熟易肥等优点,主要分布在粤北、粤中地区,属于脂肉兼用型猪种。

4、长白猪

(1)长白猪属于一个杂交猪,是由大约克夏猪与丹麦当地白猪杂交选育而成的,因为它具有体躯特长、毛色为全白色的特点,所以便将它称为长白猪。

(2)长白猪是世界上优秀的腌肉型猪种,其肉质优良,没有柔软、渗水、灰白、暗黑、干硬等劣质肉,具有生长发育快、瘦肉率高、饲料利用率高等优点,但缺点是体质比较差,对于饲养技术的要求高。

5、汉普夏猪

(1)汉普夏猪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即在它的肩部与颈部的结合处围绕着1条白带,而在白色与黑色的边缘,又有由黑皮白毛形成的灰色带,因此它又被称为银带猪。

(2)体躯比较长,背腰呈弓形,后驱臀部肌肉发达,具有胴体瘦肉率高、后腿丰满等优点,虽然它的繁殖力不佳且适应性差,但是仍然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父本品种。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猪最早在什么时代就已经被广泛养殖,附猪的种类”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1747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