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小龙虾养殖方法和环境自己养,水深多少合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22:19  浏览次数:1437
内容摘要:1、池塘要求:池塘深度为1-1.5m,池底要求平坦,池壁保持一定坡度(1:2.5)。2、放养准备:放养虾苗前25天左右,将水排干,每亩池塘使用75kg生石灰进行消毒,然后每亩池塘施加550kg腐熟农家肥,并在池塘中栽种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水生植物。3、放养:放养前,使用3-4%食盐水浸浴消毒5分钟。一、小龙虾养殖方法和环境自己养1、池塘要求池塘应当建设在通风向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处,池底要求平坦,以硬土质或沙质为宜,池壁保持一定的坡度(1:2.5),池塘深度为1-1.5m。2、放养准备(1)放养虾苗前2

小龙虾养殖方法和环境自己养,水深多少合适

回答1、池塘要求:池塘深度为1-1.5m,池底要求平坦,池壁保持一定坡度(1:2.5)。2、放养准备:放养虾苗前25天左右,将水排干,每亩池塘使用75kg生石灰进行消毒,然后每亩池塘施加550kg腐熟农家肥,并在池塘中栽种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水生植物。3、放养:放养前,使用3-4%食盐水浸浴消毒5分钟。

一、小龙虾养殖方法和环境自己养

1、池塘要求

池塘应当建设在通风向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处,池底要求平坦,以硬土质或沙质为宜,池壁保持一定的坡度(1:2.5),池塘深度为1-1.5m。

2、放养准备

(1)放养虾苗前25天左右,将池水排干,淤泥清理干净,然后每亩池塘使用75kg生石灰进行消毒。

(2)消毒过后,每亩地施加550kg腐熟农家肥,培养水质以及枝角类、桡足类浮游生物,为虾苗提供食物。

(3)在池塘上栽种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水生植物,为龙虾提供栖息和隐蔽场所。

3、放养

(1)夏季:放养时间为7月中下旬,每亩放养3-4万尾稚虾(规格为0.8cm以上)。

(2)秋季:放养时间为8月中旬至9月,每亩放养2.5-3万尾虾苗(规格为1.2cm左右),或者是1.5-2万尾(规格为2.5-3cm)。

(3)冬、春季:放养时间为12月份或者是来年的3-4月份,每亩放养1.5-2万尾虾苗(规格为100-200尾/kg)。

(4)放养之前,使用3-4%食盐水浸浴消毒5分钟左右。

4、喂食

(1)7-10月份的时候,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占虾体重的8-12%左右,干饲料或者是配合饲料占虾体重的3-5%左右。每天喂食2次,早晚各一次,其中晚上的投喂量占据60-70%。

(2)其它季节的时候,日投喂量占据虾体重的2-5%左右,每天喂食一次,于日落前后进行。

5、管理

(1)池塘水体的氧气溶解量保持在5mg/L以上,ph控制在7-8.5之间,透明度控制在40cm左右。

(2)正常情况下,每隔15-20天左右,换一次水,如果是高温季节,每隔5-7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三分之一左右。

(3)每隔20天,每亩池塘使用10kg的生石灰,兑水全塘泼洒。

二、养殖小龙虾的水深多少合适

1、春季:水位以0.5-0.8m左右为宜,这样有利于池塘水温快速回升,从而加快小龙虾开食的时间,并且低水位有利于浮游生物和水草的生长,可以为龙虾提供充足的食物。

2、夏季:水位以1.2m左右为宜,因为夏季的时候,温度过高,会阻碍到小龙虾的生长,降低生长速度,并且容易养成“铁壳虾”,而加高水位,可以有效降低水温。

3、秋季:水位以0.5-0.8m左右为宜,因为秋季温度比夏季要低,为了保证小龙虾能够拥有合适的繁殖温度,需要将水位降低。

4、冬季:水位以1.2m左右为宜,因为冬季的时候,温度低,而加深水位后,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小龙虾养殖方法和环境自己养,水深多少合适”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1619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龙虾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