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捕捉野生水蛭的最有效方法,适合在什么季节捕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13:05  浏览次数:4187
内容摘要:1、用猪血诱捕:将干稻草扎成两头紧中间松的草把,然后将生猪血注入草把内,横放在大田进水口处即可。2、丝瓜筋:将丝瓜筋浸在猪血、鸡血或其他动物血中,等其吸透后捞出晾干,在水蛭出没的地方隔1段距离放1块即可。3、草把捕捉法:将干稻草扎成两头紧中间松的草把,把动物血注人草把内,横放在水塘进水口处。一、捕捉野生水蛭的最有效方法1、猪血诱捕法(1)首先将干稻草扎成两头紧中间松的草把,然后把生猪血(每亩大田用0.5公斤左右)注入到草把里面,将其横放在大田进水口处,水不能过大,以水能通过草把缓慢流入大田为宜。(2)让水

捕捉野生水蛭的最有效方法,适合在什么季节捕捉

回答1、用猪血诱捕:将干稻草扎成两头紧中间松的草把,然后将生猪血注入草把内,横放在大田进水口处即可。2、丝瓜筋:将丝瓜筋浸在猪血、鸡血或其他动物血中,等其吸透后捞出晾干,在水蛭出没的地方隔1段距离放1块即可。3、草把捕捉法:将干稻草扎成两头紧中间松的草把,把动物血注人草把内,横放在水塘进水口处。

一、捕捉野生水蛭的最有效方法

1、猪血诱捕法

(1)首先将干稻草扎成两头紧中间松的草把,然后把生猪血(每亩大田用0.5公斤左右)注入到草把里面,将其横放在大田进水口处,水不能过大,以水能通过草把缓慢流入大田为宜。

(2)让水把猪血冲洗成丝状漂散到全田,这样就可以利用血腥味把水蛭引诱到草把中吸取还没有流出的猪血,等水蛭吃饱身体膨大时,这样它们就很难爬出来。

2、用丝瓜筋(老丝瓜熟透后,去皮去籽留下的筋络就是丝瓜筋)

(1)将丝瓜筋在猪血、鸡血或其他动物血中浸泡一段时间,等其全部吸收后再捞出晾干。

(2)在水田等水蛭比较多的地方,每间隔一段距离放1块在水中,水蛭闻到血腥味后就会钻进去。

(3)间隔一段时间后即可捞出丝瓜筋,用小棍子对其进行敲打将水蛭震出,丝瓜筋可反复利用。

3、草把捕捉法

该方法和猪血诱捕法差不多。先将干稻草扎成两头紧中间松的草把,然后把动物血注入到里面,将其横放在水塘进水口处,让水慢慢流入水塘。4-5小时后取出草把,即可收取水蛭。

4、水蛭诱捕剂。

(1)水蛭诱捕挤非常便利,可使100米左右的水蛭爬进诱捕器内,而且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在捕捉器里面放点水蛭诱捕剂,然后把捕捉器放到水里即可。

(2)如果是流动的河水,一定要用绳子拴住捕捉器以防被水冲走。水流如果比较快也可在捕捉器里放点小石块,这样能增加重量,使其稳固。

(3)放好后诱捕剂的气味会顺着水传出去,水蛭很喜欢这种特殊气味,会大量的顺着气味而来,最后把捕捉器拿出来,拿个容器将其全部捡拾即可。

二、野生水蛭适合在什么季节捕捉

1、水蛭一般是在6-7月份捕捉,而且一定要在晚上进行。因为水蛭白天一般会躲在石块或者草丛等太阳不能照射的地方,只有遇到食物它们才会出来取食,晚上水蛭一般在光线比较暗的地方游泳、活动,所以此时捕捉最好。

2、水蛭属于冷血环节动物,在中国南北方都可以正常生长繁殖,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一般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里面有很多水蛭。水蛭的生长适温为10-40°C左右,北方地区低于3°C时它们就会进入蛰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温度高于8°C左右时出蜇进行活动。

3、水蛭属于杂食性动物,它主要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食。水蛭经常以水中的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饵,在人工条件下可以使用各种动物内脏、熟蛋黄、配合饲料、植物残渣,淡水螺贝类、杂鱼类、蚯蚓等作饵。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捕捉野生水蛭的最有效方法,适合在什么季节捕捉”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1615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水蛭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