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孵化器孵化小鸡的技术和说明,温度和湿度多少合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04 01:17  浏览次数:2451
内容摘要:1、选蛋:将生产时间在7天内的受精蛋作为种蛋。2、消毒:对孵化器和鸡蛋做消毒处理。3、温湿度:保持适温,湿度根据孵化天数做出调整。4、通风:合理通风,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5、翻蛋、晾蛋:孵化前1-18天,定时翻蛋和晾蛋。6、照蛋:孵化期间照蛋3次。7、出雏:雏鸡开始啄壳时,将种蛋移至出雏筐。一、孵化器孵化小鸡的技术和说明1、选蛋将受精蛋作为种蛋(若公鸡、母鸡的比例达到1:7,所产下的蛋便能当作种蛋),一般可使用生产时间在7天内的鸡蛋,若产出时间越长,则孵化率越低。2、消毒对孵化器进行消毒,再将鸡蛋的头部朝

孵化器孵化小鸡的技术和说明,温度和湿度多少合适

回答1、选蛋:将生产时间在7天内的受精蛋作为种蛋。2、消毒:对孵化器和鸡蛋做消毒处理。3、温湿度:保持适温,湿度根据孵化天数做出调整。4、通风:合理通风,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5、翻蛋、晾蛋:孵化前1-18天,定时翻蛋和晾蛋。6、照蛋:孵化期间照蛋3次。7、出雏:雏鸡开始啄壳时,将种蛋移至出雏筐。

一、孵化器孵化小鸡的技术和说明

1、选蛋

将受精蛋作为种蛋(若公鸡、母鸡的比例达到1:7,所产下的蛋便能当作种蛋),一般可使用生产时间在7天内的鸡蛋,若产出时间越长,则孵化率越低。

2、消毒

对孵化器进行消毒,再将鸡蛋的头部朝上放置于蛋盘中,然后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福尔马林溶液)按照1:2的比例调合,做熏蒸消毒处理。消毒前,温度需升至20℃以上,因为低温消毒的效果比较差。

3、温湿度

(1)采用恒温法进行孵化,温度一般可始终保持在37.8℃。

(1)孵化1-7天,湿度控制在60-65%;孵化8-18天,湿度控制在50-55%;孵化19-21天,湿度控制在65-70%。

4、通风

胚蛋周围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通常要求不能达到0.5%以上,若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1%,则胚胎发育缓慢,死亡率高,导致弱雏数量增加。

5、翻蛋、晾蛋

(1)孵化前1-18天,每隔2小时翻蛋1次。

(2)翻蛋时,同时进行晾蛋工作,如果孵化条件比较适宜,则可以不用晾蛋。夏季孵蛋时,气温达到30℃以上就要晾蛋。

6、照蛋

白蛋的第5日、褐蛋的第7日进行第1次照蛋,无精蛋、死精蛋、血环蛋要及时剔除,孵化第11天进行第2次照蛋,孵化第18天进行第3次照蛋,温湿度可根据种蛋的发育情况做出调整。

7、出雏

(1)孵化第18天雏鸡一般就会开始啄壳,此时可将种蛋移至出雏筐内,让雏鸡在筐内破壳。

(2)若大部分雏鸡出壳后仍有少数种蛋还未破壳(但蛋内有叫声),则要人工助产,方法为用手轻敲蛋壳,若听到空响,则表示其中的血管已枯干。

(3)助产时,可将雏鸡的头部轻拉出来,使其慢慢出壳。如果雏鸡和蛋膜相连,可用温水浸湿,再轻剥蛋壳,若期间雏鸡发生出血情况,则要马上停止助产。

二、孵小鸡的温度和湿度多少合适

1、孵化小鸡的所需时间通常为21天左右,其中孵化第1-6天的温度可控制在38.5℃,孵化第7-14天的温度可控制在38℃,孵化第15天的温度可控制在37.9℃,孵化第16-21天的温度可控制在37.3-37.5℃。

2、孵化初期(第1-7天),可将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孵化中后期(第8-16天),可将相对湿度保持在50-55%;出壳期(孵化第17天以后),可将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

3、孵化期间要做好通风换气的工作,孵化后期蛋内胚胎开始用肺呼吸,对氧气的需求量以及排出的二氧化氮开始增加,此时适当加大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对鸡蛋的正常孵化较为有利。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孵化器孵化小鸡的技术和说明,温度和湿度多少合适”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1578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