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鱼塘氨氮多少算超标,鱼塘氨氮高的原因及处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2 10:19  浏览次数:1242
内容摘要:鱼塘氨氮每升超过0.02mg算超标。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是游离氨,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等。未进处理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有害废弃物都含有氨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一、鱼塘氨氮多少算超标1、鱼塘氨氮每升超过0.02mg算超标。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成分主要是游离氨,它的毒性会比铵盐大几十倍,而且还会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以及水温有一定联系,一般情况下,pH值以及水温越高,它的毒

鱼塘氨氮多少算超标,鱼塘氨氮高的原因及处理

回答鱼塘氨氮每升超过0.02mg算超标。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是游离氨,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等。未进处理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有害废弃物都含有氨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一、鱼塘氨氮多少算超标

1、鱼塘氨氮每升超过0.02mg算超标。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成分主要是游离氨,它的毒性会比铵盐大几十倍,而且还会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以及水温有一定联系,一般情况下,pH值以及水温越高,它的毒性就会越强,对鱼的危害和亚硝酸盐非常像。

2、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主要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的危害有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物表现亢奋、生物在水里面失去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鱼类对水中的氨氮非常敏感,当氨氮含量高时会导致鱼类出现死亡。

3、如果想要避免池塘氨氮超标,任何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有害废弃物,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使水质符合标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有害废弃物不能直接排入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鱼、虾、贝、藻类的养殖场以及珍贵水生动物保护区。

二、鱼塘氨氮高的原因及处理

1、鱼塘氨氮高的原因

(1)养殖期间虾的排泄物、残饵、浮游生物残骸等分解后产生的含氮中间产物大部分都会以氨的形式存在,再加上虾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氮元素会以氨的形式直接通过鳃排入水中,这两部分是池塘氨氮的主要来源。

(2)当水里面出现缺氧时,含氮有机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就会出现反硝化作用产生氨。

(3)当水中出现缺氧时,氨不能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进而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直接利用。

2、鱼塘氨氮高的处理

(1)马上停止投饵

①如果发现氨氮升高的时间比较早,这时可能还没有出现中毒症状,虾还在摄食。

②不管虾是否还在摄食,首先一定要马上停止投饵,减少氮的投放。

(2)开动增氧机

①一定要搅动水体进行充分的曝气,使分子状态的氨挥发到空气里面。

②氨含量高的底层水与含量较低的表层水一定要混合,这样可以降低底层水中氨分子的含量。

(3)使用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

①将药剂溶解后一定要进行全池泼洒,每亩使用本品2-3公斤,如果氨氮含量还是没有降到理想状态,可以进行适量加量。

②本品的价格比较低,大量使用成本增加不多,而且不会对水体造成有害残留,可以降低水中氨氮水平。

(4)使用生物制剂

①生物制剂只能选择使用光合细菌,比如酵母菌,酵母菌能直接或间接利用分子氨的细菌。

②一定不能使用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促进池塘中的有机质分解,其中间代谢产物主要是氨分子。

③枯草芽孢杆菌能促进有机物释放出的氨分子和原有的氨分子进行叠加,进一步升高氨氮浓度,造成严重后果。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鱼塘氨氮多少算超标,鱼塘氨氮高的原因及处理”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1509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鱼塘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