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奶牛的保健措施,奶牛会一直有奶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3 12:53  浏览次数:561
内容摘要:1、卫生防疫:禁止非本场的车辆和人员进入场内,场内应建墙或设置防疫沟,生产区门口需设置消毒室与消毒池,消毒室内安装紫外灯、洗手用消毒器,消毒池内放置2-3%氢氧化钠液。2、科学管理:清理场内的积水、石块,粪便要每天清扫1次,春秋季节要进行大规模消毒,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的措施,冬季要架设防风墙。3、疫病扑灭措施:发生疫病后,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建立临时隔离站,病畜在隔离站内观察、治疗。一、奶牛的保健措施1、卫生防疫(1)牛场内应建墙或设置防疫沟,生产区、生活区要严格分开,生产区门口需设置消毒室、消毒池。(2

奶牛的保健措施,奶牛会一直有奶吗

回答1、卫生防疫:禁止非本场的车辆和人员进入场内,场内应建墙或设置防疫沟,生产区门口需设置消毒室与消毒池,消毒室内安装紫外灯、洗手用消毒器,消毒池内放置2-3%氢氧化钠液。2、科学管理:清理场内的积水、石块,粪便要每天清扫1次,春秋季节要进行大规模消毒,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的措施,冬季要架设防风墙。3、疫病扑灭措施:发生疫病后,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建立临时隔离站,病畜在隔离站内观察、治疗。

一、奶牛的保健措施

1、卫生防疫

(1)牛场内应建墙或设置防疫沟,生产区、生活区要严格分开,生产区门口需设置消毒室、消毒池。

(2)消毒室内安装紫外灯、洗手用消毒池或消毒器,消毒池内放置2-3%氢氧化钠液(或0.2-0.5%过氧乙酸),药液需按时更换。

(3)禁止非本场的车辆和人员进入场内,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应更换工作服、胶鞋,不可携带动物、畜产品、自行车等物品进场。

(4)工作人员上班时需穿好清洁工作服,佩戴工作帽,并及时修剪指甲。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若发现患有结核、布病,需及时调离牛场。

2、科学管理

(1)保证运动场内无石块、积水,每天清扫粪便,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冬季要架设防风墙,牛床及运动场中要铺设褥草。

(2)春秋季节要进行大规模消毒,并分别进行1次布病检疫。春季还要进行Ⅱ炭疽芽孢苗免疫注射,具有口蹄疫威胁及常发生牛流行热的地区,可接种牛口蹄疫菌、牛流行热疫菌。

(3)严格控制牛只出入,外售牛一律不再回流牛场,调入牛必须具有法定单位的检疫证书。进场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要求,经隔离检疫确认健康后方可进场入群。

3、疫病扑灭措施

(1)发生疫病后,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成立疫病防治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防治工作。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场地建立临时隔离站。病畜在隔离站内观察、治疗,隔离期间站内人员与车辆不可回场。

(3)牛场封锁期间需严格监测,发现病畜需及时送转隔离站。每隔7-15天用2%火碱进行1次全场消毒,粪便、褥草、用具都要严格消毒,病牛的尸体要深埋或进行无害化处理。

(4)需确保最后1头病牛痊愈或死亡后,再经过2周未出现新病畜,全场经全面终末大消毒,报请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解除封锁。

二、奶牛会一直有奶吗

1、奶牛本身无法一直产奶,当母奶牛产仔后进入哺乳期才会产奶,不过目前可以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让它怀孕、产仔,所以能够做到持续生产牛奶。

2、奶牛的泌乳期为300天左右,泌乳期过后会有60天左右的干奶期,但养殖者为了让奶牛一直产奶,期间会持续对它进行人工授精,所以养殖的奶牛可以一直产奶。

3、奶牛耐寒不耐热,牛舍的温度需控制在8-16℃,在此温度范围内奶牛的代谢率及产热量均为最低水平,且消耗的饲料较少,发病率也比较低。入冬后,需堵严牛舍西面与北面的门窗、墙缝,避免贼风侵袭,门窗及向阳面要挂帘。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奶牛的保健措施,奶牛会一直有奶吗”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1500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奶牛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