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刺鳅鱼的养殖方法,和鳗鱼有什么区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16:36  浏览次数:1075
内容摘要:1、养殖池处理:土池深度控制在2.5-3m,水深控制在2-2.5m,底部以壤土为宜,水泥池池深控制在1.8-2.5m,水深控制在1.3-2m,同时使用石灰水进行消毒,并在池内栽种轮叶黑藻和水葫芦。2、放苗:每亩养殖池放养3000-4000尾大刺鳅,50-100尾彭泽鲫鱼。一、刺鳅鱼的养殖方法1、养殖池处理(1)养殖池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宜,如果是土池,池塘深度控制在2.5-3m左右,水深控制在2-2.5m左右,底部以壤土为宜。如果是水泥池,池深控制在1.8-2.5m左右,水深控制在1.3-2m左右。(2)养

刺鳅鱼的养殖方法,和鳗鱼有什么区别

回答1、养殖池处理:土池深度控制在2.5-3m,水深控制在2-2.5m,底部以壤土为宜,水泥池池深控制在1.8-2.5m,水深控制在1.3-2m,同时使用石灰水进行消毒,并在池内栽种轮叶黑藻和水葫芦。2、放苗:每亩养殖池放养3000-4000尾大刺鳅,50-100尾彭泽鲫鱼。

一、刺鳅鱼的养殖方法

1、养殖池处理

(1)养殖池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宜,如果是土池,池塘深度控制在2.5-3m左右,水深控制在2-2.5m左右,底部以壤土为宜。如果是水泥池,池深控制在1.8-2.5m左右,水深控制在1.3-2m左右。

(2)养殖池的坡度控制在5%左右,同时要求进水口较浅,而出水口较深。

(3)池塘底部的淤泥控制在10cm左右,如果淤泥过多,及时清除。如果是水泥池,在池底铺上10-15cm左右的泥沙,面积大约为水泥池总面积的10%。

(4)在放养之前,每亩养殖池进水20-30cm深,然后使用100-150kg的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等到毒性消失后,在养殖池内移栽轮叶黑藻。

2、放苗

(1)每亩养殖池放养3000-4000尾大刺鳅(规格为5-15g/尾),50-100尾彭泽鲫鱼(规格为10-15g/尾)。

(2)在养殖池的四个角落栽种水葫芦(需用木框围住),总面积不超过养殖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3)养殖池的底部布设适量的卵石、竹筒、塑料管,供刺鳅栖息隐蔽。

3、饲喂

(1)体长不超过5cm时,主要投喂轮虫。

(2)体长为5-15cm时,主要投喂切碎的水蚯蚓和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高于47%,赖氨酸含量高于2.5%。

(3)体长为15-20cm时,主要投喂蝇蛆、黄粉虫以及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高于42%,赖氨酸含量高于2.2%。

(4)体长为20cm以上时,减少蝇蛆、黄粉虫的饲喂量,增加配合饲料的饲喂量,直至完全投喂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高于40%,赖氨酸含量高于2%。

(5)动物性饲料的日投饵量大约为刺鳅鱼体重的8-10%,配合饲料的日投饵量大约为刺鳅鱼体重的2-3%,分2-3次投喂(早上9点,中午12点,下午5点)。

4、管理

(1)每隔15天左右,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20%。

(2)每30天使用20mg/L石灰水全池泼洒一次。

(3)定期捞出过多的水草,防止池塘中的水草过多,影响光照。

(4)冬季的时候,养殖池的水温控制在15℃以上。

二、刺鳅鱼和鳗鱼有什么区别

1、刺鳅鱼的头部长而尖,并且在眼下斜前方有一尖端向后的小刺,埋于皮内,而田鳗的头部膨大,长而圆。

2、刺鳅体长,前段部分略微侧扁,肛门以后部分扁薄,而田鳗为长圆柱形,身体前半部分为圆形,后部侧扁,尾巴尖而细。

3、刺鳅没有腹鳍,胸鳍小而圆,尾鳍为长圆形,背鳍和臀鳍有刺,而田鳗体表润滑,没有胸鳍和腹鳍,背鳍和臀鳍退化为皮褶,与尾鳍相连,没有软刺。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刺鳅鱼的养殖方法,和鳗鱼有什么区别”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1496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刺鳅鱼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