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养殖鸵鸟注意事项,附养殖方法和环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9 12:59  浏览次数:1631
内容摘要:1、品种选择:注意对种鸟性别、年龄等的选择,雌雄比例最好的是在3:1左右,月龄一般为1-2.5月的品种最为适宜。2、场地选择:最好选择相对安静、不易受外界干扰的地方建场。3、育雏场所:育雏舍要有良好的吸湿、防潮隔热、防滑等功能,还要注意卫生清理和消毒。4、鸟舍消毒:喂食的食槽水槽等要轮流更换,在用完后还需要将其清洗和消毒。5、科学饲喂:注意根据鸵鸟的生活习性进行科学的饲喂。一、养殖鸵鸟注意事项1、品种选择种鸟或种蛋的选择对后期鸵鸟成数的数量会造成直接影响,因而要特别注意。在雌雄数量的选择时,应选择较多的雌

养殖鸵鸟注意事项,附养殖方法和环境

回答1、品种选择:注意对种鸟性别、年龄等的选择,雌雄比例最好的是在3:1左右,月龄一般为1-2.5月的品种最为适宜。2、场地选择:最好选择相对安静、不易受外界干扰的地方建场。3、育雏场所:育雏舍要有良好的吸湿、防潮隔热、防滑等功能,还要注意卫生清理和消毒。4、鸟舍消毒:喂食的食槽水槽等要轮流更换,在用完后还需要将其清洗和消毒。5、科学饲喂:注意根据鸵鸟的生活习性进行科学的饲喂。

一、养殖鸵鸟注意事项

1、品种选择

种鸟或种蛋的选择对后期鸵鸟成数的数量会造成直接影响,因而要特别注意。在雌雄数量的选择时,应选择较多的雌鸟,雌雄比例最好的是在3:1左右。在月龄上,由于首年和老年鸵鸟产下的蛋性能都很低,所以一般选择月龄为1-2.5月的品种最为适宜。此外,还要根据鸵鸟的外形以及体貌等选择。

2、场地选择

鸵鸟的场地选择需要注意,在交通要道、热闹的地方不宜建养殖场,最好选择相对安静、不易受外界干扰的地方,否则鸵鸟容易受惊吓,进而出现应激反应。安静的饲养环境有利于鸵鸟的生长。

3、育雏场所

育雏场所直接关系到育雏的成功率,因此也不可忽视。育雏舍除了要有良好的吸湿、防潮隔热、防滑等功能以外,而且舍内还要注意卫生清理和消毒。条件允许时应尽量将运动场建立的大一些,让雏鸟有足够的运动空间,锻炼它的脚力。

4、鸟舍消毒

鸟舍的消毒可以大幅度的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因此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雏鸟舍。但是在消毒时,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全套准备,使用消毒液消毒双手,穿戴上无菌服和鞋。喂食的食槽水槽等都要轮流更换,而且在用完后还需要将其清洗和消毒,将鸟舍的粪便及时清理,每天至少3次,早中晚各一次。

5、科学饲喂

虽然鸵鸟具有抗病力强、发病率低等优点,但这只是对成年鸵鸟的看法,育雏期的鸵鸟如果没有正确的饲喂方法是很容易染上疾病降低存活率的,因此在饲喂的时候要根据鸵鸟的生活习性进行科学的饲喂。雏鸟出壳后的5左右可以用卵黄提供营养,3天便可给雏鸟提供水和饲料。注意要少喂勤添,特别是高温多雨的天气下。

二、鸵鸟的养殖方法和环境

1、养殖环境

鸵鸟养殖场宜选择远离村庄及生活区的地方,尽可能的避免外界的干扰。鸵鸟的体型较大,且奔跑速度较快,对空间的要求较高,因而养殖时需要选择地势平坦、面积在400平方米的场所作为养殖基地,并将门的高度控制在1.5米左右,以便鸵鸟自由进入。

2、食物

鸵鸟是食草性的禽鸟,饲料以青绿饲料和配合精饲料为主。它们体格健壮、运动量较大,对食物的需求量大,养殖时要为其提供充足的青饲料、瓜果类、蔬菜类食物以及干净的水源,以维持鸵鸟的生长,且鸵鸟的力气较大,食槽和水槽应该使用坚固材料制成。

3、光照

鸵鸟适合生长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中,在雏鸟阶段,要昼夜提供光照,以免影响鸵鸟的生长发育,在鸵鸟生长成熟后,也要每天为其提供全天候的自然光照,以提高鸵鸟的免疫力。

4、卫生防疫

养殖场地要定期打扫卫生,保持清洁,并用消毒药液喷洒消毒,以杀死各种病原体。雏鸟阶段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也是饲养成败的关键期,这时期主要是呼吸道感染,这时期的鸵鸟需要专人管理,随时观察鸵鸟的状态和进食情况,一旦发现病鸟要及时隔离,并做好治疗工作,为鸵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养殖鸵鸟注意事项,附养殖方法和环境”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1485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鸵鸟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