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松鼠的本领和特点,松鼠是什么种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6 20:31  浏览次数:886
内容摘要:1、松鼠的本领:松鼠善于爬树,它的尾巴可以使它在跳跃时保持身体平衡,在睡觉时还可以当被子盖,具有保暖的作用,野生的松鼠为了逃避老鹰的捕捉,在老鹰抓住它们的尾巴时,会将尾巴自行脱落。2、松鼠的特点:松鼠的面容清秀,体形细小,小至非洲侏儒松鼠7–10cm长和约100克重,大至旱獭约为53–73cm长,约5-8公斤重。一、松鼠的本领和特点1、松鼠的本领(1)松鼠非常善于爬树,它的尾巴不仅能使它在跳跃时保持身体平衡,而且在睡觉时还可以当被子盖,具有一定保暖作用。(2)野生松鼠在逃避老鹰捕捉时,它们的尾巴会自行脱落

松鼠的本领和特点,松鼠是什么种类

回答1、松鼠的本领:松鼠善于爬树,它的尾巴可以使它在跳跃时保持身体平衡,在睡觉时还可以当被子盖,具有保暖的作用,野生的松鼠为了逃避老鹰的捕捉,在老鹰抓住它们的尾巴时,会将尾巴自行脱落。2、松鼠的特点:松鼠的面容清秀,体形细小,小至非洲侏儒松鼠7–10cm长和约100克重,大至旱獭约为53–73cm长,约5-8公斤重。

一、松鼠的本领和特点

1、松鼠的本领

(1)松鼠非常善于爬树,它的尾巴不仅能使它在跳跃时保持身体平衡,而且在睡觉时还可以当被子盖,具有一定保暖作用。

(2)野生松鼠在逃避老鹰捕捉时,它们的尾巴会自行脱落。

(3)松鼠在树杈或地上捡拾松果时,有时需要从很高的树上跳下,这时尾巴的作用是充当降落伞。

(4)松鼠一般是营巢居生活,也可以利用树洞和鸟巢,它的巢大部分建在距地面8-16m的树枝上,靠近树干或者位于树枝分叉处。

(5)松鼠的巢穴分为日间使用的休息巢和夜间使用的睡眠巢,一般呈球形,直径约30cm,外层由松针、细枝和树叶筑成,内径约为12-16cm,覆盖树叶、苔藓、干草、松针和枝皮等柔软的材料。

(6)冬季松鼠巢内会形成一个微气候环境,温度能高出巢外20-30°C左右,这样就能减少机体体温调节所消耗的能量。

(7)松鼠70%-80%的时间都用于觅食活动,它们一般会在针叶林中觅食和贮食。

(8)秋季松鼠会将坚果分散贮藏在地面,将真菌贮藏在树枝上,松鼠贮食微生境选择及贮食重取机制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成为国内松鼠生态学研究的热点。

2、松鼠的特点

(1)松鼠的模样比较清秀,体形非常细小,小至非洲侏儒松鼠7–10cm长,约100克重,大至旱獭(土拨鼠)53–73cm长,约5-8公斤重。

(2)松鼠的四肢强健、细长,趾有锐爪,爪端呈钩状,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稍重一些,四肢及前后足都比较长。

(3)它们的脸颊内侧有颊囊的构造,可以储存很多食物,身后有一条蓬松而宽大的尾巴。

(4)松鼠的眼睛比较大而且很明亮,耳朵长,耳尖有一束毛,在冬季非常明显。

(5)松鼠的食物主要以栗子、橡子、胡桃等坚果为食,有一定贮藏食物的习性,有时也比较喜欢吃松籽,它们经常会去针叶林寻松籽吃。

二、松鼠是什么种类

1、松鼠是啮齿目松鼠科。主要分布在古北界温带和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里面,西起伊比利亚和大不列颠岛,东至堪察加半岛、俄罗斯萨哈林岛和日本的北海道,南至地中海、黑海、蒙古北部、中国的西北和东北地区。

2、松鼠白天比较喜欢在树上攀登、跳跃,跳跃时会用后肢支撑身体,尾巴伸直,一跃可达10多米远。松鼠基本上不冬眠,但在大雪天以及特别寒冷的天气,松鼠会用干草把洞封起来,然后抱着毛茸茸的长尾取暖,它们可以好几天不出洞,天气暖和了再出来觅食。

3、松鼠每日开始活动时间与日出时间有关,但是结束活动时间与日落时间没有明显关联。松鼠的日活动节律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大风、暴雨和严寒酷暑都会减少松鼠活动时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松鼠的本领和特点,松鼠是什么种类”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1461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松鼠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