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刚出生的小龙虾怎么养,多久蜕一次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1 23:58  浏览次数:1039
内容摘要:1、池塘消毒:用解毒灵、腐殖酸钠、氧化剂类、还原剂类等药物对池塘做消毒处理,防止病菌侵害幼苗。2、水肥管理:通过遮光、肥水等措施来避免虾池内长出青苔,肥水后还能培育水中的浮游动植物,为虾苗提供开口料。3、培养有益菌:入春后全池泼洒EM菌,或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以抑制其他有害细菌的生长。4、加满池水:连续3-5天的最低气温超过10℃时,可对池塘加满水,以便让池埂内的小龙虾一起出洞繁育虾苗。一、刚出生的小龙虾怎么养1、池塘消毒(1)用解毒灵、腐殖酸钠、生石灰、护肝宝、氧化剂类、还原剂类等药物对池塘进行消毒

刚出生的小龙虾怎么养,多久蜕一次壳

回答1、池塘消毒:用解毒灵、腐殖酸钠、氧化剂类、还原剂类等药物对池塘做消毒处理,防止病菌侵害幼苗。2、水肥管理:通过遮光、肥水等措施来避免虾池内长出青苔,肥水后还能培育水中的浮游动植物,为虾苗提供开口料。3、培养有益菌:入春后全池泼洒EM菌,或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以抑制其他有害细菌的生长。4、加满池水:连续3-5天的最低气温超过10℃时,可对池塘加满水,以便让池埂内的小龙虾一起出洞繁育虾苗。

一、刚出生的小龙虾怎么养

1、池塘消毒

(1)用解毒灵、腐殖酸钠、生石灰、护肝宝、氧化剂类、还原剂类等药物对池塘进行消毒。

(2)刚出生的小龙虾体质较弱,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若不对池塘消毒,则其中的有机物发酵和腐烂时产生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以及其他有害物(农药残留、重金属离子等)会严重影响到种苗的成活率。

2、水肥管理

(1)采用遮光、肥水等方式来防止虾池中长出青苔,比如使用“黑精灵”+“肥水膏”,有条件还可以使用一些经过发酵的有机肥。

(2)肥水后可以培育水中的浮游动植物,使池塘中出现枝角类昆虫、水蚯蚓、其他小型水生动物,这样既能为小龙虾提供开口料,降低饲料成本,又能提高虾苗的成活率。

3、培养有益菌

(1)进入春季后,全池泼洒EM菌,或泼洒光合细菌、芽孢杆菌,让有益菌种占领池塘,抑制其他有害细菌的生长。

(2)在水产养殖中一般常用到EM菌,其使用效果较稳当,综合性良好,可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预防疾病。

4、加满池水

当连续3-5天的最低气温在10℃以上时,可向池塘内加满水,让周围池埂中的小龙虾一起出洞繁育虾苗,这样即可做到提前孵化、提前上市。

5、补钙补磷

小龙虾在蜕皮期间需要大量的钙元素、磷元素,可对其使用钙速补、磷速补,以促进小龙虾快速脱壳,提高成活率。

6、添加附着物

幼虾、成虾都需要附着物(适宜占比为30-60%)来藏身、蜕壳,若缺少附着物,则小龙虾的成活率一般不高,导致产量减少。建议在池塘中培育伊乐藻、水花生、菹草,或投放玉米秸秆。

二、小龙虾多久蜕一次壳

1、蜕壳时间间隔

(1)幼体阶段,通常每隔2-4天蜕1次壳,蜕壳3次后可进入到幼虾阶段。

(2)幼虾阶段,通常每隔5-8天蜕1次壳。

(3)成虾阶段,通常每隔8-15天蜕1次壳。

(4)幼体长到商品虾需要经历11-12次蜕壳,蜕壳是小龙虾开始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每蜕壳1次它们便会长大一分,蜕壳后的新身体经过12-24小时后便会硬化。

2、蜕壳时如何管理

(1)调节好水位,小龙虾蜕壳时池水不宜过深,避免它们因水压过大而导致蜕壳困难。

(2)小龙虾喜欢爬到安静且隐蔽的地方蜕壳,因此可在虾池周围栽种漂浮及沉水植物,为它们提供隐蔽的场所。

(3)蜕壳期间,要对小龙虾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避免它们互相残杀。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刚出生的小龙虾怎么养,多久蜕一次壳”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1448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龙虾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