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蛐蛐人工饲养繁殖方法,蛐蛐和蟋蟀一样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19:59  浏览次数:1553
内容摘要:1、饲养房:选择通风透气性良好的阴暗房间,面积控制在10-20平方米,并在房内布设废旧瓦片、青草、土块、砖块等供蟋蟀栖息。2、孵化土:按照腐殖土:黄沙:无毒锯末:草木灰=2:1:1:1的比例混合,然后加入有益菌液。3、孵化管理:产卵盘底部铺上7-8cm厚的孵化土(产卵盘规格为45×30×10cm),孵化温度为25-30℃。一、蛐蛐人工饲养繁殖方法1、饲养房(1)选择通风透气性良好的阴暗房间,面积控制在10-20平方米,四周墙壁光滑,正中央搭建人行道,宽30cm左右。(2)在饲养房内放置废旧瓦片、青草、土块

蛐蛐人工饲养繁殖方法,蛐蛐和蟋蟀一样吗

回答1、饲养房:选择通风透气性良好的阴暗房间,面积控制在10-20平方米,并在房内布设废旧瓦片、青草、土块、砖块等供蟋蟀栖息。2、孵化土:按照腐殖土:黄沙:无毒锯末:草木灰=2:1:1:1的比例混合,然后加入有益菌液。3、孵化管理:产卵盘底部铺上7-8cm厚的孵化土(产卵盘规格为45×30×10cm),孵化温度为25-30℃。

一、蛐蛐人工饲养繁殖方法

1、饲养房

(1)选择通风透气性良好的阴暗房间,面积控制在10-20平方米,四周墙壁光滑,正中央搭建人行道,宽30cm左右。

(2)在饲养房内放置废旧瓦片、青草、土块、砖块等供蟋蟀栖息。

2、孵化土

将腐殖土暴晒处理后,按照腐殖土:黄沙:无毒锯末:草木灰=2:1:1:1的比例混合,然后加入稀释200倍的有益菌液,直至用手抓成团,松开落地能散开为宜,湿度控制在20-30%左右。

3、孵化管理

(1)产卵盘的规格为45×30×10cm,底部铺上7-8cm厚的孵化土。

(2)产卵结束后,在接卵盘上覆盖纱布(网孔略大于米粒),然后在纱布上喷洒水源,保持孵化土的湿度。

(3)饲养房的温度保持在25-30℃左右,30-40天后即可孵化而出。

4、若虫管理

(1)在饲养盘中投放少量饲料,菜叶、瓜果皮青绿饲料以及黑麦草多投喂,精饲料不宜过多投喂。

(2)每个饲养房中放置2个饲养盘和饮水盘,其中饮水盘上应当覆盖纱布,并在纱布上喷洒水源,保持湿润。

(3)大约20-25天,若虫发育为成虫。

5、成虫管理

(1)成虫交配产卵前,适当增加精饲料以及青绿饲料。

(2)注意通风透气,并及时将剩余的饲料以及粪便清理干净。

(3)在饮水盘上喷洒适当的有益菌液,改善蟋蟀肠道的微生物。

6、饲料

(1)精饲料:玉米面60%,麦麸15%,豆粕15%,鱼粉8%,碳酸氢钙1.5%,维生素0.3%,食盐0.2%。

(2)青绿饲料:各种青菜叶,瓜果皮,鲜嫩多汁牧草。

7、其他管理

(1)冬季当温度低于25℃时,进行全面全面加温,同时保持湿润。气温回升时,打开门窗通风透气。

(2)每天的早晨以及傍晚时分,分别投喂一次饲料。

二、蛐蛐和蟋蟀一样吗

1、蟋蟀和蛐蛐是同一种生物。

2、蟋蟀体色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者是绿色、黄色,身体没有鳞片。触角为丝状,远长于体长,柄节为为圆盾形,窄于或等于额突(少数种类的柄节为长盾形,比额突宽)。复眼较大,为头长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单眼呈倒三角形或线状排列,共3枚,其中中单眼位于头背侧、颜面或额突顶端。

3、蟋蟀各足跗节3对,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擅长跳跃,其中前足胫节上有听器,外侧大于内侧。

4、雌虫产卵器外露,由2对管瓣组成,呈针状或矛状。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蛐蛐人工饲养繁殖方法,蛐蛐和蟋蟀一样吗”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1445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蛐蛐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