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掉球的临产母牛怎么办,母牛临产前2小时的征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22:46  浏览次数:3586
内容摘要:临产母牛出现掉球的情况是因为母牛胎水过多,导致体内积水发生病菌感染,可每日喂饮2两白糖水进行缓解。母牛孕期注意事项:加强饲养管理,母牛怀孕后不仅要维持自身和胎儿的营养,还要贮存营养保证产后泌乳,所以饲喂要保证定时、定量;预防流产,因管理不当而导致的流产,可肌注0.5-1克黄体酮。一、掉球的临产母牛怎么办1、临产母牛掉球的解决办法母牛出现临产掉球的原因是母牛的胎水过多,导致体内积水病菌感染,可每日喂饮2两白糖水,喂饮几天后可进行缓解。2、母牛孕期注意事项(1)加强饲养管理①母牛怀孕之后,不但要维持自身所需要

掉球的临产母牛怎么办,母牛临产前2小时的征兆

回答临产母牛出现掉球的情况是因为母牛胎水过多,导致体内积水发生病菌感染,可每日喂饮2两白糖水进行缓解。母牛孕期注意事项:加强饲养管理,母牛怀孕后不仅要维持自身和胎儿的营养,还要贮存营养保证产后泌乳,所以饲喂要保证定时、定量;预防流产,因管理不当而导致的流产,可肌注0.5-1克黄体酮。

一、掉球的临产母牛怎么办

1、临产母牛掉球的解决办法

母牛出现临产掉球的原因是母牛的胎水过多,导致体内积水病菌感染,可每日喂饮2两白糖水,喂饮几天后可进行缓解。

2、母牛孕期注意事项

(1)加强饲养管理

①母牛怀孕之后,不但要维持自身所需要的营养,还要供应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同时还要积贮一定的养分保证产后泌乳。因此,每天要补喂1-2千克精料。条件好的应喂混合精料,其配合比例为玉米30%、豆粕饼18%、稻谷17%、棉籽饼14%、菜籽饼5%、米糠13%、骨粉2%、食盐1%。

②喂料要保证定时、定量、少给勤添,决不要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饮水要卫生,最好不要让牛空腹饮水和饮用冰冻水。

(2)预防流产

怀孕母牛如饲养管理不当易发生流产,大体征兆为怀孕前期阴道流出粘液,不断回顾腹部,坐卧不安;在怀孕后期表现乳腺肿大,拱腰,屡作排尿姿势,腹痛明显,胎动停止。治疗时可用黄体酮肌注0.5-1克,每日1次,连续4-6天,可起到较好的效果。

(3)预防母牛产后瘫痪

①适当减少怀孕母牛日粮中稻草的比例,尤其怀孕后期应给予钙、磷含量较高的饲草。

②在饲喂稻草的过程中,适当补饲一定数量的骨粉或磷酸氢钙等矿物饲料,以满足怀孕母牛对钙、磷的需要。

二、母牛临产前2小时的征兆

1、母牛临产前2小时有哪些征兆

(1)乳房膨大,临产前可从两个乳头中挤出粘稠、淡黄色的液体。

(2)外阴肿胀,阴门会有透明的粘液流出。

(3)表现坐立不安,母牛会来回走动,时起时卧。

2、母牛产后注意事项

(1)喂饮盐水麸皮汤

在母牛分娩后体质极为虚弱,而且因为生产的原因,导致身体的水分、盐分以及糖分被大量的消耗,这时要及时喂饮盐水麸皮汤,缓解因生产而引发的虚弱,补充身体消耗的水分、盐分和糖分。在生产后用麸皮2kg、食盐100克、红糖1kg,用温水搅拌调匀给母牛喂饮,有利于促进母牛泌乳。

(2)及时处理胎衣

在母牛生产后要及时将胎衣清除,胎衣如果不及时清除,可能会诱发母牛感染一系列的炎症及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母牛死亡。如果出现胎衣不下或滞留在子宫阴道内的情况,要及时处理,可在母牛分娩时,接取部分羊水,待母牛分娩后给其饮用,有利于胎衣的排出。

(3)加快恶露排净

恶露是指母牛在产后子宫内残存的羊水、淤血、脱落的黏膜黏液从体内排出,这是母牛产后的一种正常现象,一般产后第一天排出的恶露呈血样,一周后排出透明状的黏液,而到了20天内即可排出干净。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掉球的临产母牛怎么办,母牛临产前2小时的征兆”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1376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