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锦鸡会不会飞,附锦鸡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如何高效养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6 15:41  浏览次数:1502
内容摘要:锦鸡会飞,但不能飞太久,而且一般只能飞行1-3米左右。锦鸡的野外特征极明显,全身羽毛颜色互相衬托出赤、橙、黄、绿、青、蓝、紫。锦鸡常常在林中边走边觅食,早晚会到林缘和耕地中觅食,它的食物以植物的叶、芽、花、果实和种子为主。一、锦鸡会不会飞1、锦鸡会飞,它有着短而且圆的翅膀,可以做一些短距离的快速飞行,但是飞行的时间不能太久。锦鸡的野生数量特别少,是国家的二级保护动物。2、锦鸡可以飞1-3米左右。它在野外特征极其明显,全身羽毛颜色映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显得它光彩夺目。锦鸡是中国特有的鸟种,主要分

锦鸡会不会飞,附锦鸡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如何高效养殖

回答锦鸡会飞,但不能飞太久,而且一般只能飞行1-3米左右。锦鸡的野外特征极明显,全身羽毛颜色互相衬托出赤、橙、黄、绿、青、蓝、紫。锦鸡常常在林中边走边觅食,早晚会到林缘和耕地中觅食,它的食物以植物的叶、芽、花、果实和种子为主。

一、锦鸡会不会飞

1、锦鸡会飞,它有着短而且圆的翅膀,可以做一些短距离的快速飞行,但是飞行的时间不能太久。锦鸡的野生数量特别少,是国家的二级保护动物。

2、锦鸡可以飞1-3米左右。它在野外特征极其明显,全身羽毛颜色映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显得它光彩夺目。锦鸡是中国特有的鸟种,主要分布的核心区域在中国甘肃和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

3、锦鸡常常在林中边走边进行觅食,早晚会去林缘和耕地中觅食。它主要以植物的叶、芽、花、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小麦、大豆、玉米、四季豆等农作物,偶尔也会吃一些甲虫、蠕虫、双翅目和鳞翅目昆虫等动物性食物。

二、锦鸡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1、特点

(1)锦鸡雄性全身的羽毛非常华丽,头顶和背、胸等部位呈现金属翠绿色,而羽冠呈现紫红色,但是雌性就比较朴素,上体和尾部呈现棕褐色,并布有一定的黑斑。

(2)锦鸡品种主要有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白腹锦鸡腹部像雪一样白,显示出一种淡雅的姿态;红腹锦鸡的腹部是金黄色,羽毛绚丽多彩,显得骄贵华丽。

2、生活习性

(1)锦鸡比较善于奔跑。它主要往来于矮树丛和竹林间,夏季会单独或成对的在岩石,峭壁上活动,夜晚主要栖息于高树的低枝上。冬季缺食时,它们每天会结群到已经溶化的雪地上进行觅食,晚间又回到原地栖息。

(2)锦鸡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鸟类,可以耐粗饲,而且养殖技术比较容易掌握,可以利用闲置房屋、庭院来搭建简易的鸡舍。锦鸡耐热、耐寒,而且食量较小,排泻物较少,不易污染环境。

三、如何高效养殖锦鸡

1、在养殖红腹锦鸡的时候首先一定要选好笼舍,这对于后期鸡群的管理和健康都有很大关系。在选定鸡笼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结构、规以及通风,是否好清理粪便这一系列的问题。还应该为鸡群搭建两个场所,一个是专门用来休息,而另一个专门用来运动。

2、一般养殖户的第一批鸡都是从别的养鸡户那里购买,后期为了可以控制成本,大多是在养殖场内进行繁殖孵化,在鸡群的繁殖期就需要做好孵化的准备,这样可以保证下一季的鸡苗是优质的。

3、在孵化结束后,雏鸡的饲养是很重要的,如果养好可以很大的提高雏鸡的成活率。一般在育雏室的外面要铺上一层适量的草,因为可以帮助育雏室保温,然后就要做好消毒的准备,这样可以避免雏鸡大规模的染上一些鸡病。

4、雏鸡在生长了一两个月的时候,如果是红腹锦鸡就会有成年锦鸡的状态,但是这个时候还不是完全的成年锦鸡,在面对一些疾病以及天气的突变还是很容易出现异样。这个时候应该要将其放在鸡笼里面饲养。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锦鸡会不会飞,附锦鸡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如何高效养殖”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1027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锦鸡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