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文化 » 正文

静坐,宜茶之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18:10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726
内容摘要:案几之上,一方茶席,诗情画意,传递着爱茶之人,无言的情韵。一场茶事,完成一次诉说。一张茶席,成全一份深情。茶席,在茶人眼里已不再陌生,它让品茶变得高雅有情调!而其中有一物,在为之轻歌,亦为之沉默。案几

案几之上,一方茶席,诗情画意,传递着爱茶之人,无言的情韵。

一场茶事,完成一次诉说。一张茶席,成全一份深情。茶席,在茶人眼里已不再陌生,它让品茶变得高雅有情调!而其中有一物,在为之轻歌,亦为之沉默。

案几之上,一方茶席,诗情画意,传递着爱茶之人,无言的情韵。

人、茶、器、物、境,是茶席艺术不可缺少的元素。茶汤为魂,茶具为用,茶人为主,在特定的空间形态与灵活的艺术形式中,构成了具有独立主题的艺术表达。一方茶席,一方天地。

茶,自然钟情造化的精灵,生于青山,长于幽谷,结庐林间。

宋代文人热衷将茶席置于自然山水之中,着意于天地与物我的合而为一。明代茶人,则更加艺术化,许多茶书明确提出了品茶的系列要求,茶汤之美、茶具之精、茶境之幽、茶饰之雅就这样从唐代的华丽奔放,到宋元的沉静内敛,再到明代的精致隽永、清雅脱俗,茶席艺术渐渐发展到了历史的顶峰。

陆羽曾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由此,茶之性,乃素简,布置于一方茶席中的美,实为天地之大美。

饮茶之境,最宜清雅。徐渭曾说:“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寒宵兀坐、宜松风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云、宜绿鲜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清致导和之茶,缘自烟云供养,也自当回归青山秀水之间,清心雅意。

竹有清香,与茶香相宜。“茶香绕竹丛”、“竹间风吹煮茗香”,竹下烹茶品茗,茶香飘荡,文人高山亮节无竹令人俗的况味自然涌现。

竹之外,古代文人好于松下煮茶。唐人王建“煮茶傍寒松”;宋人陆游“颇忆松下釜”;元人倪云林“两株松下煮春茶”;明人沈周“细吟满啜长松下”等,他们选择松下烹茶品茗,乃受禅茶相通。

竹、松、花入茶境,入茶席,有了自然之乐,但若能将茶席位移在自然之境,使自己沐浴在大自然茶席中,更能享受野趣茶味。

茶席之美,美在素简,似月映轻云,似花瓣沾衣。

茶席之美,美在随心,似野径横舟,似流水行云。

茶席之美,美在意韵,似纤月映波,似落花伶娉。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静坐,宜茶之境”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561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