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文化 » 正文

桐木关的红茶鼻祖正山小种历吏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5 23:42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2680
内容摘要:桐木关的红茶鼻祖之正山小种 毋庸置疑,红茶的发源的确来自于武夷山。而史料考据,正山小种也确实是最早的红茶。但如何创制出来的故事,总让人觉得不太真诚。相传在明朝中后期,武夷茶农所采摘的茶青没有来得及制作

桐木关的红茶鼻祖之正山小种 毋庸置疑,红茶的发源的确来自于武夷山。而史料考据,正山小种也确实是最早的红茶。但如何创制出来的故事,总让人觉得不太真诚。相传在明朝中后期,武夷茶农所采摘的茶青没有来得及制作茶叶,第二天已经发酵。为挽回损失,茶农以当地马尾松干柴进行炭焙烘干,并增加了一些特殊工序。

红茶就这样诞生了。

因为正山小种,洋鬼子才把“红茶”念作“黑茶”

是不是觉得有点熟悉?王致和的臭豆腐也有着同样的结构,无心的失误,更好的结果。我还能举出一堆案例有着同样的模型,艇仔粥,泡菜,似乎所有美食的诞生都仿佛是个美丽的意外。这样的神话模型,是人类对反常事物的一种心理保护和说服,隐隐证明了,发酵茶绝非当时审美的正路。

武夷山,桐木关,小种正源。以“正山”为名,也透露出武夷人的高傲。其他仿制的小种,只配称作“外山”,入不得台面。最早的红茶其实也是最特殊的红茶。正山小种有一种独特的制做方法,所谓“烟熏”,也是唯一一种过火的红茶。武夷山的水土实在太适合茶树生长,产出的茶,叶片肥厚,内质丰富,非要过一道火,才能唤起武夷茶的潜能。而在小种之后,也在武夷山诞生了碳焙的乌龙,焙火工艺有着清晰的延续性。

武夷山,桐木关,福建茶商的原产地保护意识,无人能出其右

红茶的分级和品评

正山小种条索黑壮,所以在英语里,红茶才被叫做“Black Tea”。如果是滇红最先发明并出口,英语的红茶估计要改叫“Golden Tea”。不少人第一次喝小种时,都会觉得无比困惑:这么粗的茶索,有什么资格叫做小叶种?

这也正是红茶最可笑的一点。实际上,现今流行的茶叶定级,最早由印度茶园制定实行。日不落帝国强抢了三哥地盘以后,为了缩减成本,以及扩大产量,就在印度试种了红茶。三哥的东西,物美不敢说,价廉是一定的,有点像如今的IT行业。现今,世界最出名的红茶产区之一,大吉岭,正是英国侵略者在印度留下的遗产。

于是,英国人不靠谱的品味——相信煮完茶倒掉水然后吃叶子的故事大家也都听说过——和印度人拙劣的山寨摸索,确定了整个红茶市场的品味。中国在国际上最为著名的红茶是祁门红茶,还保留着迎合英国人口味的特性:不保留整根的条索,制成碎茶。这种诡异的做法,至今让很多国内的功夫茶客摸不到头脑。原因很简单,冲泡法不同。英国人基本上就是瞎煮,碎茶更易出味。国际通行的红茶定级,看到有人喝川宁,就一定要在他面前读十遍FOP吓死他

在绿茶的世界里,芽茶的地位至高无上,这不单和绿茶的特性有关,也是宋时贡饼遗留下的审美。但红茶则完全不是。再向前一步,普洱更加不是。在这一串定级里,按照茶青的位置划分,FOP,所谓花橙白毫,成为了红茶的最高级,也正是印度人自以为是的拙劣照搬。而我们看到的“小种”则是第五片叶,第六片叶则叫做“武夷”,也多少有些“同行死全家”的微妙心理。山寨金骏眉的概念图,武夷茶黑壮,就算是芽茶也不会有这么多金毫

在当时,中国的上层更偏好绿茶,新芽和嫩叶都分拣出来做炒青,留下的大叶才用来做发酵茶。这当然导致出口的红茶条索偏粗。但发酵茶更强调转化,大叶里不便炒青的那些生涩物质,经过发酵以后,就转化成了厚重的风味。芽茶虽然甜度更好,但口感非常单一。现在的上百万一饼的老生普,也恰恰是当年茶厂的低等级茶青,反倒在时光下展现出了茶的丰富和多元。印度人的无聊标准,就在“外国的月亮特别圆”的包装下,反哺了当今中国的价值观。由此,诞生了金骏眉,所谓正山小种的茶芽制成的高端红茶。盲目追捧芽茶,成为了当今红茶市场最大的滥觞。

常常有人说,正山小种有一种风骨。这种风骨来自于小种的传统工艺——烟熏。市场上的小种分为烟小种和无烟小种,而烟小种也就是经过烟熏工艺的小种,才是正山小种区别于其他红茶的关键。

正山小种的特点,条索肥厚乌润,桂圆汤,松烟香。口感甜味出众,但因选用更粗壮的肥叶,后味又显得坚实有力,毫无懈怠,正是所谓风骨的来源。

正山小种皮厚耐热,一般的红茶用90度水温冲泡,但小种一定要100度的沸水。冲泡时,快进快出,久泡易涩。我极度不建议新手去玩正山小种,水深到无法想象,非常容易买到又贵又难喝的西贝货。归根到底,红茶并不是中华茶的高端货色,一万一斤的金骏眉几乎可以有效鉴别人傻钱多的暴发户。最好别去凑这个热闹。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桐木关的红茶鼻祖正山小种历吏文化”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533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