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文化 » 正文

禅茶的起源及文化特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9 13:59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568
内容摘要:禅茶及其文化,发源于寺院。我国僧道,早在魏晋甚至更早,就已经把茶,作为有助于修行修炼的常用饮料了。魏晋南北朝时,僧道已有尚茶之风。《晋书艺术传》记载,敦煌人单道开,在后赵都城邺城昭德寺修行,“时饮茶苏

禅茶及其文化,发源于寺院。

我国僧道,早在魏晋甚至更早,就已经把茶,作为有助于修行修炼的常用饮料了。

魏晋南北朝时,僧道已有尚茶之风。《晋书艺术传》记载,敦煌人单道开,在后赵都城邺城昭德寺修行,“时饮茶苏一二升而已”。

到了唐代,寺院更是盛行饮茶助修。茶圣陆羽《茶经》记载了“煎茶法”,即源于丛林。《封氏闻见录》中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大兴禅教,提倡学禅饮茶,以致民间转相仿效,成为饮茶风俗。《五灯会元》更载有禅寺“饭后三碗荼”的“和尚家风”。

宋朝的临济宗大师圆悟克勤,手书“茶禅一味”真诀,成为日本“国宝”。

唐宋时期,佛教盛行,形成了寺必有茶,教必有茶,禅必有茶的倡茶风尚。此后,传播到日本及世界多国。

日本茶书《山上宗二记》上指出,“茶道是从禅宗而来的,同时以禅宗为归依”。《茶禅同一味》阐述:“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不知禅味,亦即不知茶味。”

“梵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茶清静纯洁的品质内涵,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相映生辉,茶的自然属性被赋予人文的理想之中,成为“修身养性,开慧益智”的正信之道。

僧人饮茶,不仅得享“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三德,而且祛肺痢、保健康、护齿明目、解渴生津,增长善根,因此是修道的最好辅助。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禅茶逐步形成了自由的文化特色:

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是“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禅茶文化的基础,是“苦、静、凡、放”;禅茶的最终目的,在于明心见性。

禅茶更多的,是品味茶与佛教在思想上的“同味”:

在品“苦”味的同时,品味烦苦人生,参破“苦”谛;在品“静”味的同时,品味遇事静坐静虑,保持平淡心态;在品“凡”味的同时,品味从平凡小事中感悟大道。

禅与茶,象征着渊源流长的的中华民族美德,和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是祖先留给华夏子孙的宝贵财富。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禅茶的起源及文化特色”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522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