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文化 » 正文

茶艺分为几个步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02 22:36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267
内容摘要:茶艺分为十三个步骤:净手、汤器、请茶、洗茶、泡茶、拂盖、封壶、分杯、回壶、分茶、奉茶、闻香、品茗,无论是茶道文化,还是茶艺文化,其核心价值在于对客人与自然的尊重,而茶艺的表现亦需要一定技巧和手法,因此

茶艺分为十三个步骤:净手、汤器、请茶、洗茶、泡茶、拂盖、封壶、分杯、回壶、分茶、奉茶、闻香、品茗,无论是茶道文化,还是茶艺文化,其核心价值在于对客人与自然的尊重,而茶艺的表现亦需要一定技巧和手法,因此需要不断实践。

茶艺的具体步骤:

第一道:净手

在给客人斟茶之前,一定要先洗手,不管你手上有没有脏泥,一定要先净手,更要让客人知道你洗过手了,这不仅是一个喝茶卫生问题,更是表现主人对客人的尊重。

第二道:烫器

在为客人正式泡茶之前,主人还必须要进行的步骤便是“温器”,即将泡茶的一套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卫生的需要,也是为了给茶具预热,使茶的味道更香浓。更重要的是,让客人看到主人的用心。

第三道:请茶

在茶道里,人们往往将第三个步骤称为“马龙入宫”,即将茶叶放到茶壶里。虽然过程比较简单,但从这个名字,大家也可以看出来,茶道体现的是对客人的尊重。

第四道:洗茶

在正式泡茶之前,一定要先经过“洗茶”这一步骤,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清洁茶叶表面的杂质,让客人得以放心的饮用茶水。

第五道:泡茶

前面几个步骤,可能大家平时在斟茶的过程中,都能做到。而泡茶这个步骤,一定要注意,正式泡茶之后,在倒入沸水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壶嘴“点头”三次,这也是茶道文化里所谓的“凤凰三点头”,以示向客人致敬。

第六道:拂盖

这个步骤,体现的是主人的用心。“拂盖”的意思是,泡茶时,沸水要高出壶口一点,然后,主人要用壶盖拂去漂浮在上面的茶沫儿,防止客人喝茶时喝到漂浮着的茶沫。

第七道:封壶

“封壶”指的是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这个步骤为的是保存茶水的浓香,保证客人的口感。

第八道:分杯

这个步骤,更体现“茶道”的文化。主人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为客人加茶。这个步骤一定要注意,分杯时,先把杯子一字排开,而不是直接分到每个客人的面前。

第九道: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这个步骤也是体现着茶道“公正、公平、公道”的文化。

第十道:分茶

这个步骤就是把茶汤均匀的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中,一般而言,斟茶只需七分满,以免客人饮用时茶水溢出,烫伤客人。并且,斟茶时,每个杯子的茶量要一致,不能厚此薄彼。

第十一道:奉茶

这个步骤,是茶道里主人的最后一步,等到泡茶、斟茶步骤都完成后,主人需双手把杯子送到客人面前,这也是中国“以茶奉客”礼仪的根本。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三道:品茗

闻香过后,客人便可以品茗了。品茗前,客人需用三指取拿起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品茗杯,显示对主人的尊重和礼节,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无论是茶道文化,还是中国礼仪文化,体现的都是对客人的尊重。而对他人的尊重,不仅是体现人的一种修养,更是合作的前提。

因此,茶道流程也许会渐渐被人们遗忘,但茶道文化里“尊重”、“公正”的待人接物之道,却是我们必须要学会并且传承下去的。所以,千万别因茶道中一个小小的细节,影响了你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这才是茶道文化里流传至今的精髓。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茶艺分为几个步骤”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509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