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文化 » 正文

茶道礼仪,你必须了解的泡茶礼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3 17:58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463
内容摘要:“日月精华叶底藏,静心洗浴不张扬”茶,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也许日常的品茗会友时不一定称得上是颇具观赏美感的“茶道”

“日月精华叶底藏,静心洗浴不张扬”

茶,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也许日常的品茗会友时不一定称得上是颇具观赏美感的“茶道”,但这些基本的饮茶礼仪你不可不知!

中国人经常以茶待客,形成了繁复的饮茶礼仪。广为人知的是“倒茶七分满就好,杯满就欺人了”。下面的一些茶礼仪,我们常常忽略,如果遇到讲究的人,有可能被认为是一种缺乏常识的失礼表现。

《1》

仪容仪表

泡茶者的仪容外表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必须非常重视。

泡茶的时候,女性要把长发挽起,以免头发掉落到茶汤里,而且妆容要以淡雅为主,不要过于浓妆艳抹;手上不宜配到过多首饰,会影响泡茶的美感;服装以配合茶会气氛或者茶具茶席为主,穿得朴素大方就好。

在泡茶前洁净双手,泡茶过程中时刻保持双手的整洁,如果患有伤风感冒等传染性疾病时,不宜泡茶接待他人,以免传染给他人。

《1》

泡茶姿势

泡茶时屁股坐在凳子的三分之一处,身体要坐正、腰杆要挺直,在泡茶过程中也要保持身体的端正,不要因为倒水、持壶而把身体歪到一边。

另外在泡茶过程中要放松全身的肌肉,不要因为紧张而显得过于拘谨,当你心情和身体都放松下来的话,泡茶的动作才会显得优美,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2》

茶具清洗

客人进屋后,先让座,后备茶。泡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如果用一次性纸杯,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纸杯套上杯托。

《3》

取茶方法

如果家里或办公场所是用大袋子装的一包散茶,给客人取茶时千万不要用手去抓茶,可以直接倒入客人杯中或先倒一部分茶在一个杯子里再把杯子里的茶倒在客人的杯中。茶叶要适量,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味把茶冲好。

《4》

倒茶之法

倒茶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5》

端茶之法

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双手奉出才为敬;持杯时不能抓杯口;不要边奉茶边说话,以防唾沫溅入杯中。将泡好的茶端给客人时,最好使用托盘,若不用托盘,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触杯沿。在进行注水、斟茶、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若用右手则必须按逆时针方向,若用左手则必须按顺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

《6》

奉茶之法

注意先后顺序,先长后幼、先客后主,应依身份的高低顺序奉茶;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从客人的右方奉上茶,在奉有柄茶杯时,一定要注意茶杯柄要朝向客人的顺手面比如右面,这样有利于客人手拿茶杯的柄,并貌地请客人喝茶;如果房间里在开会或很安静,奉茶时不要出声,放下瓷杯子的同时要用小指垫在杯底以防瓷杯发出响声。

《7》

添茶之法

如果客人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客人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茶。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

《8》

收茶之法

必须要等客人走后才能收茶,把茶具清洗干净收好,以备下次待客之用。

茶,是礼敬的表示,友情的象征。茶能传情,更能增进彼此的情感交流,无论泡茶、还是奉茶,都有其中的讲究,分享给更多人一起知晓这些最基本的泡茶礼仪。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茶道礼仪,你必须了解的泡茶礼仪”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484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