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文化 » 正文

宅心仁厚,心安身自在,心宽福自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3 18:13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813
内容摘要:古人云:屋宽,不如心宽;身安,不如心安。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唯有内心宽广,方能从容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心宽能容万物《菜根谭》有言:以宽容之心待人,心中容得万物,方能恩泽良久

古人云:屋宽,不如心宽;身安,不如心安。

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唯有内心宽广,方能从容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

心宽能容万物

《菜根谭》有言:以宽容之心待人,心中容得万物,方能恩泽良久。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他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却一笑置之,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

廉颇听到这话后,折服于蔺相如的高瞻远瞩和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于是负荆请罪。

此后,他俩成为至交,联手为赵国抵御外侮。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人之谤我,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在人的一生中,遇到不顺和烦心的事会很多,如我们事事都较劲,处处都计较,人生必然苦累。

为人处事,能够处下,懂得隐忍,这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辱,而是宽容。

曹植《当欲游南山行》:

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

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

东海宽广且深远,在低处容纳百川。五岳虽然高大,却不会抗拒尘土的附集。

所谓,眼宽可以饱览世间美景,心宽可以容纳芸芸众生。

生活是道场,人生是修行,只有修的宽容之心,才能容万事之苦,平悠悠之烦,助人生顺遂。

心安即是归处

人之所以心不安,无非是求不得,放不下,得失心太重。

心有妄求,便不得心安。

若心中无挂碍,种树时,认认真真;结果时,随缘尽兴。放下得失,随缘自在,人心自安。

苏东坡有一首《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东坡的朋友王巩,因乌台诗案受牵连,被贬岭南,他的歌妓寓娘也毅然随行。

东坡感到很愧疚,王巩却不以为意,和他聊起了养生之道。

几年后,王巩回来。苏轼请他们喝酒,问起岭南所受苦楚,寓娘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这就苏东坡《定风波》中“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由来!

《菜根谭》: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

得失,不过是人生之常态。人应该有追求,但得失心太重,患得患失,怏怏不乐,何来安稳?

人生是一场自我救赎,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为的就是心有所安,回归本真。

心安即是归处。

一个人,唯有心安,才能在浩瀚的尘世中,找到灵魂的归处。

心安身自在,心宽福自来

正如一位禅师所说:无忧即是福,心宽则无忧,故心宽是福。心宽如海,百福竟来。

心量越大的人,烦恼越少。

人生琐事无数,若全然在乎,那便是数不尽的烦恼与心结,若泰然心安,则一眼望去,皆是静海无边。

正所谓:心安,生活才会安然,身心才会自在;心宽,人生才会安定,福德才会自来。

《坛经》中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真正的福田,不是利薮名场,而是心灵定静与安宁。

心的格局,就是人生的格局。心宽,天地皆宽;心安,处处皆安。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身先修心。

愿你常怀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在平凡的生活中体味不平凡的幸福。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宅心仁厚,心安身自在,心宽福自来”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477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