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禁忌 » 正文

桃花茶可以空腹喝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20:11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301
内容摘要:桃花茶不可以空腹喝,桃花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咖啡碱)、茶多酚等物质,而这两种物质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且属性较为刺激,空腹时肠胃蠕动较慢且比较脆弱,空腹饮茶易使肠道吸收过多咖啡碱,刺激损伤肠胃,因此空腹

桃花茶不可以空腹喝,桃花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咖啡碱)、茶多酚等物质,而这两种物质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且属性较为刺激,空腹时肠胃蠕动较慢且比较脆弱,空腹饮茶易使肠道吸收过多咖啡碱,刺激损伤肠胃,因此空腹不宜饮用桃花茶。

饮茶注意事项:

1.不要空腹饮茶

空腹饮茶,尤其是空腹喝浓茶,往往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对肠胃健康不利。特别是身体虚弱的人,在空腹饮茶量较多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茶醉”。

所谓“茶醉”,就是感到浑身不舒服,甚至冒冷汗,实际上可能是引发了低血糖,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宜空腹饮茶。一旦发生“茶醉”以后,应立即吃点糖果或小点心,慢慢会得到缓解。

2.不要连续长时间喝茶

有些人来了客人,非常高兴,以茶待客,泡了这种茶,再尝另一种茶,一种茶接一种茶、一杯茶接一杯茶的喝,什么茶点也没有,什么东西也不吃,只是一个劲地拼命喝茶聊天。

这样喝的结果,不仅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对胃功能、神经功能也不利。到后来往往引起浑身不舒服,晚上睡不着觉,甚至出现精神恍惚。因此喝茶也要适可而止。

3.不要喝太浓的茶

茶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饮品,但喝茶时茶汤的浓度要适当,否则对健康不利。有些人喜欢喝浓茶,觉得淡茶不过瘾。但从有益于健康的角度来说,提倡喝淡茶。

所谓“淡茶”,是指用一个高玻璃杯泡茶,茶渣约占杯容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果茶渣占到了四分之三以上就是浓茶了。太浓的茶,茶多酚浓度过高,对胃粘膜有刺激;太浓的茶,咖啡碱浓度过高,对神经有刺激。所以对一般消费者而言,提倡喝淡茶。

4.不要过量饮茶

茶是健康饮品,经常饮茶有利健康,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是任何好的东西,也不是饮用越多越好,都要有一个度。茶叶也是一样,通常,一个人一天的适宜饮茶量是6-15克。

因为茶叶中的一些物质,对人体的作用也不是越多越好的。比如茶叶中的茶多酚,大家都知道它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多余的自由基;但是人体内茶多酚的浓度过高时,也就是超过人体安全剂量时,也会产生促氧化作用。促氧化作用对人体是一种伤害,破坏肌体细胞的正常代谢,不利于健康。所以饮茶要适量,过量了也不好。

5.不要喝太烫的茶

用沸水冲泡出的茶汤通常达90℃左右,这时喝到嘴里有烫嘴的感觉。医学家实验证明,过烫的饮料对咽喉、食道有刺激作用,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咽喉和食道损伤,甚至引发咽喉癌和食道癌。

因此不能喝太烫的茶汤。通常待茶汤稍冷至50℃左右饮用为宜。60℃以上的茶汤都有烫嘴的感觉,适宜饮茶饮茶的温度为50~60℃。

6.不要一杯茶从早喝到晚

有不少人每天一上班泡好一杯(壶)茶,一直喝到下班为止,这个习惯不是太好。因为茶叶中有营养保健作用的物质,如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其大部分都是在最前面几泡茶就冲泡出来了。

冲泡次数多了,茶汤会越来越淡,最后就等于喝白开水了。另外,茶叶中有些难溶性的物质,如某些重金属和残留农药都是在后面慢慢溶出的。所以为了获得茶叶中较多的营养保健成分,避免有害物质的饮入,不要一杯(壶)茶叶从早喝到晚。

7.不要用茶水服药

生了病要吃药治疗,通常宜用温开水送服药物为好,不要图方便用茶水服药。因为茶可能会与某些药物起化学反应,降低药效,甚至产生一些不利于健康的物质,所以不要用茶水服药。

结语:

饮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饮用,清淡为主,不要过量饮用,隔夜茶以及凉的茶水不宜饮用,另外平时冲泡时也要注意及时清洁茶具。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桃花茶可以空腹喝吗”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387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