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花茶 » 正文

你喝的是真的花茶吗?花茶和花草茶到底是一回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02 23:33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363
内容摘要:在秋天的时候,漫山遍野的野菊花次第开放。采摘回来,简单挑拣一下,然后晒干。量大的话可以拿来当枕芯缝一个菊花枕,少的话可以留着泡水,就是一杯最简单的菊花茶了。很多茶友,都特别喜欢茶百科的金丝皇菊茶。金丝

在秋天的时候,漫山遍野的野菊花次第开放。

采摘回来,简单挑拣一下,然后晒干。量大的话可以拿来当枕芯缝一个菊花枕,少的话可以留着泡水,就是一杯最简单的菊花茶了。

很多茶友,都特别喜欢茶百科的金丝皇菊茶。

金丝皇菊味辛甘苦,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去火抗辐射、滋润肺腑的功用。且不说它口感甘甜,只看一眼它绽放后的姿态,也足以惊艳。品饮起来,赏心又悦目。

生活中,特别是女士朋友们,也会经常听到“花茶”这个词。

脸色欠佳,闺蜜拿来一罐玫瑰花茶,让你多喝点养养颜

着急上火了,老妈会嘱咐你说,喝点金银花茶/菊花茶啊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菊花茶、玫瑰花茶、金银花茶的,真的是“花茶”吗?

非也非也!

这些个应该叫“花草茶”。

花茶和花草茶有何不同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花茶为我国独创,而花草茶则是舶来品。

中国的花茶生产始于南宋,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南宋时,茉莉花茶兴起,用茉莉花来窨制茶叶成为小众的爱好。到了明朝时期,窨制工艺相对成熟后,不仅茉莉花,木樨、玫瑰、栀子等鲜花都开始用来窨制茶叶。清朝时,小规模的茶厂出现,茉莉花茶成为第一花茶。民国时,全国的花茶产量已可以达到了7500多吨。

福州是茉莉花茶最大的产地,近年来,江浙、两湖、两广等地区也开始生产茉莉花茶。

而花草茶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更远的远古时期。

在幼发拉底流域,五千年前的苏美利亚人,已经开始使用茴香和百里香。之后,古希腊的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在处方中写到“饮用药草煮出来的汁液”,将花草茶应用为正式的治疗药剂,这可以看作是西方使用花草茶的起源。

“花茶”只见茶不见花,“花草茶”只有花没有茶

这话有点拗口,却是区分花茶与花草茶的要诀。

花茶又称熏花茶、窨花茶、香片,属于我国传统茶类的再加工茶。

它是以绿茶、红茶或乌龙茶茶坯(茶)和符合食用需求、能够吐香的鲜花(花)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而制作而成的茶叶。

一般根据其所用的香花品种不同,划分为茉莉花茶、玉兰花茶、珠兰花茶等亚类。其中,茉莉花茶产量最大,知名度也最高。

花茶窨制,这个“窨”,也就是“熏”的意思。根据茶坯具有吸香、鲜花具有吐香的特性,将两者有机整合,在适宜的环境和特殊的技术条件下,使茶坯充分吸收花香而制成。

花茶制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鲜花,将茶叶和鲜花交替覆盖,层层叠叠,让茶叶充分吸收花的香气,待茶将花的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

反复多次进行。茶借花之香升华,花借茶为骨留香,彼此交融,彼此成就。

花草茶是以花卉植物的花蕾、花瓣或嫩叶为材料,经过采收、干燥、加工后制作而成的。

从定义可以看出,花草茶属于一次性加工,完全没有茶叶的参与。

之所以名字里也有一个“茶”字,主要是因为它以茶的方式加以冲泡,习惯性地当作茶来饮用而已。

日常饮用小贴士

花茶作为再加工茶的一种,冲泡品饮方法可参考六大茶系的相关茶类,就不赘述了。

茶百科要特别和友们提醒下的是关于“花草茶”的:

花草茶具备药理性,种类繁多、特征各异,在古代,人们主要将花草用来入药,或制成胭脂水粉,或用来泡澡等。

现在,很多人喜欢喝花草茶,特别是女士喜欢者众多,不仅因为其香气芬芳,也更是因为它们不同的功效。

但人的体质又有虚实寒热之分,因此,在饮用时要注意不同种类花草茶的药理、药效特性,才能充分发挥花草茶的功用。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你喝的是真的花茶吗?花茶和花草茶到底是一回事?”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365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