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花茶 » 正文

“茶道六君子”,用对了是茶道,用错了就是大笑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4 07:12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584
内容摘要:喝茶在中国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不少文人雅士都喜欢用“品茗”来抒遣胸臆,或品味人生,或修身养性,韬光养晦。茶,已经成为人们骨子里的情怀寄托和精神追求。那么,要想从“品茗”中让精、气、神与茶、禅、意相互交

喝茶在中国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不少文人雅士都喜欢用“品茗”来抒遣胸臆,或品味人生,或修身养性,韬光养晦。茶,已经成为人们骨子里的情怀寄托和精神追求。

那么,要想从“品茗”中让精、气、神与茶、禅、意相互交融,除了遵循倍增雅趣的茶俗礼仪之外,茶具茶器也是增加雅兴和渲染意境的外辅工具。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品茗”所需要的茶具“茶道六君子”,它们分别是什么,具体用途有哪些,本文都将进行详细说明,对茶道感兴趣或者才初入茶道的茶友们,希望这些能给你们派上用处。

喝茶不像喝水,端着杯就能倒流入腹,喝茶需要慢慢的“品”。对于爱茶者而言,“会喝茶”不止能培养雅趣,同时还能提升修养品味。那么,在感受“喝茶”的魅力时,茶道六君子的功用你就不得不有所了解了。

茶道六君子,指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则、茶桶。

有些版本把茶拨也归入“六君子”,这也是没错的。茶拨就是茶匙,也有人叫渣匙。只是叫法不同,无需在意,只需要把它的功用弄明白就行了。

但是茶海不能算“六君子”,茶海属于洁具;另外还有茶巾、茶宠、茶垫、茶席等,都不能拢入茶筒,不算“六君子”之内。

茶筒

既然需要茶筒来盛放其他“君子”,我们就先来说说茶筒是什么?用途如何?

在不了解茶筒的情况下,很多初入茶道的朋友一听“茶筒”,脑袋里就自认为它是储存茶叶的器具,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错误概念。

茶筒,或者叫茶器筒,这样叫的话功能性就比较明显了,它不是用来盛放茶叶的,而是用来盛放茶艺用品的,像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则等都可以拢入茶筒中,方便整理。

而储存茶叶的则是另外的器具,通常带有盖子,用于密封。

茶匙

又称“茶勺”,形状像汤匙所以称为茶匙。

茶匙,主要用来将茶叶从茶则或者茶荷拨入茶壶中,所以也被称为茶拨;或者在冲泡了茶叶之后,变得肥大的茶叶堵塞壶口时,用手挖茶不方便不卫生,也用茶匙将废茶叶挖取出来,所以也有人称其为渣匙。

因而,茶匙有三种叫法,其一便是茶匙,其二叫茶拨,其三叫渣匙。

茶则

一听这个名字,一般难以联想到它的用途。

其实它的用法比较广泛。除了用来盛放干茶之外,还用来取茶、量茶,也就是衡量茶叶的用量,确保投茶量。

比如用120毫升的白瓷盖碗泡白茶,投茶量5克足以,这时候就需要用茶则伸入装茶器皿中取出白茶,避免用手直接抓取,更加清洁。

另外,关于茶则,很多人会误认为它与茶荷一样,都是用来欣赏干茶的外形,这里有必要纠正一下,它们的用法大不相同。

茶荷造型开放,呈有引口的半球状,体积比茶则大出许多,用来欣赏干茶或者引茶入壶很合适,但要取茶则不如茶则方便。

茶漏

茶漏与茶滤也是容易让人产生误会的两个茶艺用品。特别是刚接触茶具的人,常常容易将二者搞混。

茶漏主要是置茶时放在壶口上,扩大壶口面积,以方便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所用。它没有滤网。

茶滤则带有滤网,一般是架在公道杯上,用来在冲泡中滤去茶渣,分离茶与茶汤。

茶针

这个很好理解,有些茶制成饼状,称为茶饼。在茶饼上取茶时,不用手扳或者挖,而是借助茶针撬开,一般撬饼的茶针是金属材质。

但六君子里的茶针多为竹、木制成,它的主要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故又名茶通。

茶夹

又称茶筷,主要有两个功用,一是将茶渣从茶壶中挟出,二是用来挟着茶杯洗杯,防止将手烫伤又清洁卫生。

以上就是“茶道六君子”的使用方法,它们通常采用竹木材质制作而成,这是为什么呢?

竹,高风亮节,坚毅挺拔,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竹制品沿袭气质,质感纯然,清新雅致,不仅美观,还与茶香墨香相得益彰,作为泡茶时的辅助工具,竹制的茶道六君子为整个品茗过程的雅观和讲究起到了点缀之美,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另外,使用完“茶道六君子”之后,一定要擦拭干净,避免影响后面的使用,同时要晾干之后再放进茶筒,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品茶,是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少了辅助工具,神、趣、味,也不那么尽然了。

所以,要想在品茶中感受诗情画意,茶和“君子”,必不可少。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茶道六君子”,用对了是茶道,用错了就是大笑话!”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361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