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花茶 » 正文

非茶之“茶”的养生功效(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19:20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120
内容摘要:或许为了感谢茶这个神奇的饮品,在中国,人们除了将属山茶科茶树采摘下的叶称之为茶以外,还将用于有助于保健养生当作茶饮的也称为“茶”,例如绞股蓝茶、菊花茶等。而有些地方,主人给客人端上一杯水的时候,便会微

或许为了感谢茶这个神奇的饮品,在中国,人们除了将属山茶科茶树采摘下的叶称之为茶以外,还将用于有助于保健养生当作茶饮的也称为“茶”,例如绞股蓝茶、菊花茶等。而有些地方,主人给客人端上一杯水的时候,便会微笑地说:“请您喝茶。”

显然,以上这些“茶”与真正的茶是完全不同的植物种属,可以说没有一点亲缘关系,其真正的含义是把一些植物叶或茎加工成干样后当茶泡饮。因此,这些非茶制品在广义上便成了茶家族中的“成员”,我们通称为非茶之茶。

市场上非茶之茶品类繁多,下面就简要和大家一起说说几种常见的“茶”。

绞股蓝茶

绞股蓝又名乌七叶胆,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它在世界上已被鉴别的有13种之多,中国有11种。

绞股蓝天然茶,带有芬芳的清香,滋味和淡微苦,回味甘醇,汤色淡黄清澈。它素有“南方人参”之称,故有的产名为“南参茶”。据有关资料报道,绞股蓝茶确实具有滋补、安神、降压、降血糖的作用,对某些慢性病有辅助疗效,常饮用无副作用,也不会成瘾,是值得推荐的保健饮料。

菊花茶

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之一,主要以头状花序供药用。据古籍记载,菊花茶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对口干、火旺、目涩,或由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主治感冒风热、头痛病等,对眩晕、头痛、耳鸣有防治作用。

菊花有野菊和家菊之分,其中家菊清肝明目,野菊祛毒散火,甘苦微寒,清热解毒,对眼睛劳损、头痛、高血压等均有一定效用。《本草纲目》中对菊花茶的药效也有详细记载:性甘、微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神农本草经》认为,白菊花茶能“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轻身耐劳延年。”

老鹰茶

老鹰茶,也叫作老阴茶,是樟科的木本植物,属常绿乔木,叶互生,叶质厚,泽深绿。遍及四川、安徽等地的山区,采其嫩枝嫩叶哂干后,可当茶泡饮,当地称它为老鹰茶,也作老茶。老鹰茶的叶片呈椭圆形,面绿背白。老鹰茶含芳香油很多,也含多酚类化合物,泡饮时较清香,滋味厚实,先涩后甘,滋味浓而口劲大,在夏天饮用更觉得消暑解渴、提神助兴、去腻助消化。在我的老家皖南山区,人们常年喝老鹰茶,对健脾助消化、拉肚子有较好的效果。《本草纲目》有“止咳、祛痰、平喘、消暑解渴”等记载。

老鹰茶富含多种对人类有益的微量元素,茶汤呈琥珀色,用叶少,出汁多,其茶水在夏季有隔夜不馊的绝处,是天然解暑饮品,可生津止渴、去腻减肥、降压醒脑,有灵心养神之奇效,被称为“长寿茶”,常饮有益健康。这种纯野生生态茶看上去卖相不佳,却有着非常奇特的香味,喝过后余香满口,让人一试难忘。

老鹰茶的主要生化成分中不含咖啡碱物质,无兴奋作用,不影响睡眠,而且可溶性糖含量高达8.5%,饮用时清香回甜。

桑芽茶

桑叶可入药,嫩芽经炒制后可当茶饮,是一味良好的保健饮料。桑芽茶的香味与明前茶难分高低,同样具有滋味爽口,回味甘醇,汤色嫩绿明亮,饮后满口留香的特点。它含有黄酮化合物、香豆素、氨基酸、生物碱和芳香油等成分,对感冒、头痛发绕、咳嗽有明显的疗效。

桑芽茶的制作比较简单,春天采摘处萌发的桑芽后,在室内竹帘或竹匾内摊放几小时,使它轻度萎凋失水,再放在饭锅内翻炒杀青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非茶之“茶”的养生功效(一)”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356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