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花茶 » 正文

喝花草茶,还能润燥去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9-29 06:58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764
内容摘要:百合花要是从植物科属来讲是百合科植物的花朵,干燥的花朵,这个花的主要特点就是含维生素比较多,多种维生素比较齐全,包括一些矿物质,从中医来讲,它的药性是偏凉的,有止咳化痰的作用,药性也比较平缓,所以说夏

百合花要是从植物科属来讲是百合科植物的花朵,干燥的花朵,这个花的主要特点就是含维生素比较多,多种维生素比较齐全,包括一些矿物质,从中医来讲,它的药性是偏凉的,有止咳化痰的作用,药性也比较平缓,所以说夏天喝一些百合花是有好处的。

在冲泡时首先要注意用量,花草茶的口味一般比普通的茶叶要苦一些,所以只需要2-3克就可以了。最好是用沸水,在杯中先注入少量的水,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可以把干燥的花朵滋润一下,让花草的味道更容易溶于水中,另外可以起到清洗花朵的作用,这样泡出来的味道会更好一些。这样泡上10分钟就可以饮用了。百合花茶具有安心、益智、润肺止咳的功效。当然如果觉得茶味比较苦可以少量放些蜂蜜,但糖尿病人千万不要放。

桂花茶

除了百合花茶外,桂花也是我们常喝的,那么桂花真的适合在夏季饮用吗?桂花从中医角度讲属于辛温的,可以跟绿茶或乌龙茶搭配来喝,这样桂花的辛温性和绿茶的寒凉性综合后,对于脾胃虚弱但又想喝茶的人来说,则是非常理想的。

每次冲泡桂花的量也不能太多,水温不要太高,一般在85度左右就可以了。桂花是不用洗的,先少倒一点水,让花和茶都充分滋润一下,最后再把水注满玻璃杯,浸泡2到3分钟就可以喝了。夏天在绿茶里放些桂花,一个是提它的香味,另外它有消除口臭的作用,这种方法很方便有效。夏天很多人觉得皮肤干燥,或由于上火而导致声音沙哑,经常喝喝桂花绿茶或桂花乌龙茶,也可起到缓解作用。

金莲花茶

在花草茶中,有一种金莲花也是人们常饮用的,金莲花被称外“塞外龙井”,民间还有“宁品三朵花,不饮二两茶”的说法。

冲泡后不仅茶水清澈明亮,还有淡淡的香味。但是这种花草茶在饮用的时候要慎重又慎重。因为金莲花是毛茛科植物,有一定的毒性。

金莲花从中医来讲,它的特点是苦、寒,也就是说味是苦的,药性是寒的,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饮用它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不要饮用太多,是药三分毒嘛。特别是属于中医辨证脾胃虚寒的,比如说吃点凉的东西胃就不舒服,平时消化功能也不是特别好,那么这类人奉劝一定要慎重慎重,不要喝。但是它却具有清热解毒、养肝明目和提神的功效。那么适合喝的人就是咱们中医说有实热症的人群,人容易上火动不动就嗓子疼,这些人喝比较好,体质比较壮的。金莲花是有一定药性的,所以在冲泡饮用时,用量不能过多,一次顶多放三朵就可以了。冲泡好的金莲花,花朵绽开,具有观赏性,而它的味道却偏苦,可以放适量的白糖或冰糖来调味。饮用金莲花对于治疗呼吸道炎症,比如口腔炎、咽炎、扁桃体炎都有一不定的功效。

金盏花茶

花草茶中的金盏花则对降血糖和胃肠道有好处的一种。从金盏花的作用来讲,它有降血糖的作用、有抑制肾排空的作用,还有解除消化道痉挛的作用,所以它对胃肠道比较有好处,能促进消化。

在冲泡金盏花时,先要将花朵用少量的水清洗一下,再注满水浸泡10分钟就可以饮用了,但是金盏花在用量上也是有讲究的。喝的量不要太大,因为这淡淡地苦味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开胃,能够增加食欲,如果苦味太浓了,那么它引起的呕吐,所以建议不要喝得太浓。冲泡好金盏花,可以加点冰糖或蜂蜜调味。感冒了喝上一杯有利尿、退烧作用,但是,孕妇不能饮用。天气太热时,可以把沏好的花草茶放在冰箱里冰镇一下,口味会更好。每次喝不完要放入冰箱,可以延长保存l―2天,但超过3天以上,就不能再喝了。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喝花草茶,还能润燥去火!”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332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