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花茶 » 正文

喝花茶有讲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03 01:31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051
内容摘要:花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有诗赞:“香花调意趣,清茗长精神”。饮花茶不仅是一种乐趣,而且可以保健祛病,如常见的菊花茶就能抑制多种病菌、增强微血管弹性、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和胆固醇。但这些似茶而非茶的代用茶是

花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有诗赞:“香花调意趣,清茗长精神”。饮花茶不仅是一种乐趣,而且可以保健祛病,如常见的菊花茶就能抑制多种病菌、增强微血管弹性、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和胆固醇。

但这些似茶而非茶的代用茶是否也有禁忌呢?中医专家解释说,代用茶和茶叶的饮用方式相同,但是某些代用茶作为中药,饮用是有所限制的,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来选择花草茶。

下面就让我来介绍几种花茶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金银花

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金银花性寒,暑热烦渴、咽喉肿痛、长痱子热疮的喝金银花茶对身体很有好处,取几朵金银花放在杯子里,用沸水冲泡,待水变色,金银花舒展开就可以饮用了。

金银花药性偏寒,任何人都不宜长期饮用,尤其是脾胃虚寒、气虚体弱的人以及月经期女性。

番泻叶

具有泻下通便的功效,用于治疗便秘,但慢性、习惯性便秘

番泻叶长期饮用会养成依赖性,用量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无效,大剂量服用还可导致尿潴留、血压变化,妇女哺乳期、月经期、怀孕期绝对不宜。临床可见一些老年病人长期自服番泻叶导泻,虽一时腹气通畅,但并非治本之法,而且会加重气阴虚损,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便秘症状。

菊花

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对治疗眼睛疲劳、视力模糊有很好的疗效,国人自古就知道菊花有保护眼睛的作用。平常就可以泡一杯菊花茶来喝,能使眼睛疲劳的症状消退,如果每天喝三到四杯的菊花茶,对恢复视力也有帮助。另外,菊花茶还可以与枸杞或者蜂蜜一起泡来喝,可明目清肝、疏肝解郁等。

菊花属寒性药材,虽有清热解毒作用,但阳虚体质不适合。

枸杞子

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

枸杞子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但高血压患者、性情急躁的人,或是平时大量吃肉、面泛红光的人不宜。

胖大海

具有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的功效

胖大海适用于风热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喑哑,其他原因引起的喑哑用胖大海无效,特别是老人突然失音、脾虚者慎用。

甘草

具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

甘草具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大剂量久服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血压升高。

决明子

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

决明子长期饮用可引起腹泻,泄泻、低血压以及怀孕女性慎用。

人参叶

具有补元气、生津安神,补脾益肺的功效

身强体壮者长期、过量服用易口干舌燥甚至鼻孔出血。

花茶小贴士

1、想喝甜甜的花茶,最好添加蜂蜜,因为蜂蜜同样属于大自然的产物,且与花朵的味道相搭配比较和谐。

2、自行调配花茶时,要注意花草的性质,如安眠作用的熏衣草,就不要与可振奋精神的迷迭香一起冲泡。如果不知道各种花的药性,最好单独饮用。

3、若觉得冲泡出来的复方花茶味道不好,可以放入一两朵干燥的玫瑰花,玫瑰的香气可使整壶茶变得好喝起来,而且玫瑰属于中性,不会跟其他花草茶相冲突。

4、花茶不可用沸水冲泡,应用90度左右的开水泡,第一道茶建议倒掉,然后再冲泡饮用。

结语: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花茶的功效与作用已经完全了解了呢?花茶是养生的好方式,花茶还对女性朋友们带来非常好的保健美容的效果,以上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相关知识,希望小编今天的介绍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喝花茶有讲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320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