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花茶 » 正文

紫砂壶,如何“识假、防假”,保持头脑清醒不被忽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2 08:32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817
内容摘要:宜兴的独特材质紫砂,造就了我们广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兴这个陶都名片。他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艺品,就是工艺的证明、品质的证明。所以说紫砂是一种特质、紫砂是一门工艺、紫砂是一种品质、

宜兴的独特材质紫砂,造就了我们广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兴这个陶都名片。他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艺品,就是工艺的证明、品质的证明。所以说紫砂是一种特质、紫砂是一门工艺、紫砂是一种品质、紫砂是一门道德!

“造假”,“识假”,“防假”是市场经济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在紫砂壶流通领域尤为突出。所以怎样在购壶过程中既能享受茶文化带来的乐趣又能保持头脑清醒不被忽悠,这是个颇有难度的命题。

高名头、获奖证

有的制壶人名头挺高,世界某某,全球某某,中华某某,国家级某某,实际上这些名头根本不能代表其专业技术水平。尽管某人的某款壶确实在某次展会上获了奖,就算能保证评奖中无猫腻,但摆在你眼前的这把壶绝不是获奖的那把壶。

始终得牢记一点,紫砂壶的本质是用来泡茶的,不应仅强调它的艺术性,而应更多地关注它的工艺性,艺术性始终建立在实用性基础之上。

色诱

这个话题已经老生常谈,纯正宜兴紫砂壶在没有泡养的情况下颜色绝不会太艳,应是暗淡中略显温润。

一些聪明人采用拉坯或注浆工艺,轻轻松松一天数百上千个身筒再拼接上流水线方式制成的壶盖,壶把,壶流,喷匀艳丽夺目的化工泥浆烧制而成,这样的“疑似宜兴紫砂壶”光彩照人,大多销往汽车火车客运站,旅游景点,小商品批发市场,低端旅馆茶楼商场,敬请注意。

数量与质量

一把全手工紫砂壶,从制作到烧成工序繁杂,选泥料,切泥块,打泥片,围泥片,划底片,打身筒,收底,篦身筒,制嘴巴,整壶流,千锤百炼,需要使用数十甚至上百种工具历经数十道工序,直到生坯完成,晾干后进窑数次烧制,如果烧制过程中出现破损泥料瑕疵,那就等于前功尽弃。

一个正值壮年的熟练工手,制作中等难度的紫砂作品,一个月也就10把产量,夏冬还各有一个月无法开工,一年能有百余作品已属阿弥陀佛,更不要说那些对艺术有所追求习惯挑战难度实力派创作型高手,其作品数量更为稀少但也尤为珍贵,其稀缺性令藏家趋之若鹜。对于那些动不动就能拿出几十上百款不同紫砂壶来,并且常年累月四处展览的大师名家们,这里只说一句,其来路和制作均值得推敲和论证。

建议

新手在选购紫砂壶前要先搞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泡茶还是为了收藏?如果是为了泡茶,那就要根据自身泡茶的具体要求,从泥料、容量、造型等方面来选择紫砂壶。比如,冲泡岩茶的壶就需要挑选壶身较大的,这样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冲泡铁观音就要选用朱泥,因为它的密度比较高,接近瓷,这样有利于铁观音的香气保留与提香。如果是为了收藏,那还要充分考虑泥料和工艺、造型的特点了。

考虑有无自己非常喜欢的器形,传统器型比较受欢迎(比如石瓢、西施、秦权、仿古等等)。如果有,按图索骥。如果没有,那就随自己喜欢挑。但尽量应以光货素器为主。这对你了解紫砂泡养的变化很有帮助,同时,省去了装饰,壶价或可便宜些。

莫受身筒成型工艺的影响,也就是常说的全手工、模具成型,新手入门阶段,此选项对你而言没有更多实际意义,只会增加你的烦恼,也极容易受到蛊惑,反过来就会影响你的正常判断。一把壶,放在那里,或者说隐藏在众多壶中,如果吸引了你的目光,不是身筒成型工艺决定的。

如果你选择了方器、筋囊器,那么壶盖与身筒之间的密封性就不是你要考虑的因素,因为这两类器形受工艺所限,漏水是必然的。当然,一定要抬杠的话,也不排除有极个别的不漏。

好工用好料。好的制壶人用料是不会差的,就像高级厨师,不屑用地沟油,在大排挡炒菜。做壶如做人,有名气有艺德的制壶老师是不会出手做工烂泥料差的紫砂壶的。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紫砂壶,如何“识假、防假”,保持头脑清醒不被忽悠!”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318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