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多图|史上最全烧水壶图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14:58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892
内容摘要:作用:烧水壶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煮水的器皿,烧水壶在整套茶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材质对水质都有不同的影响,而水质的不同直接影响着茶的口感、色泽、香气等。烧水壶一般和茶炉配合使用煮水,当水达到一定温度

作用:烧水壶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煮水的器皿,烧水壶在整套茶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材质对水质都有不同的影响,而水质的不同直接影响着茶的口感、色泽、香气等。烧水壶一般和茶炉配合使用煮水,当水达到一定温度或沸腾,再来冲泡茶叶。

烧水壶按照材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金属材质

不锈钢

不锈钢烧水壶是现代最为常见的水壶,其材质坚硬,价格实惠,深得大众喜爱。

老铁壶

一件好的铁壶,价值高低是用其本身的设计和工艺以及实用性来作为衡量标准。其金石味浓厚,具备更高的审美与观赏性。

纯金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所以纯黄金手工制作而成的烧水壶无论从价值还是实用性都是理想煮水器皿,只是价格让人望而生畏。

纯铜

黄铜

紫铜

铜器历来都是中国常用制作器皿器具的材质,其材质坚硬不易变形的特性,开创了许多器皿的先河。

纯银

银离子可以软化水质,用银制的烧水壶煮水可以保障身体健康。

锡制

锡制烧水壶可以净化水质,而且具有不吸收不纯物质的功效。其本身色泽银白,不变色的特点,是茶具的上佳之选。

二、石材制

麦饭石

麦饭石茶壶遇水后释放大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快速吸收自来水中的杂质,可将自来水矿化为健康的矿泉水,使人体达到酸碱平衡,并且溶出人体所需要56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称之为【生命石、长寿石】。是一种天然营养源茶壶,长期饮用,抗疲劳、抗衰老,增强免疫力,延年益寿。

火山石

上等的火山石壶是具有艺术价值的收藏品,具有升值潜力,是集实用、保健、观赏、收藏于一体的茶道精品。

三、玻璃制

透明玻璃

四、陶泥制

原矿陶泥富含微量元素与矿物,用陶泥做的烧水壶煮水,茶水味道甘醇甜美,茶香纯正绵长,陶泥深深的微孔特性,可有效吸附杂志,称为“会呼吸的玉书煨”。陶泥制的烧水壶从颜色到工艺都丰富多样,满足各类茶友需求。

白泥

黄泥

红陶

粗陶

陶瓷

紫砂

烧水壶按照工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壶身工艺

烧水壶的壶身工艺繁多,有釉色、雕刻或绘制等,图案都和中国文化有关联,大多数图案都是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

鎏金

绿釉

铁浮雕

铜钱纹

祥云纹

葫芦

二、手柄工艺

烧水壶样式大致可分为提梁壶、手持壶和侧把壶三大类,根据不同的使用习惯可以选择不同的类型。手柄的工艺繁多,但最大的特点是具有隔热效果。

提梁壶

提梁壶来源于苏东坡,苏东坡和喜欢喝茶,但是传统的茶壶很小,就借由灯笼做出了可以提的壶,又因为像房屋的梁,故名提梁壶。

侧把壶

侧把壶,是依据壶把的造型与位置而定义。旧时被称为握把壶,近来也有称作横把壶。壶把设计成如握柄,位置与壶身成直角,冲泡时可有效避开烫手问题。侧把的壶型在持握上更加随性,根据不同人的习惯方式不同。出水的姿态随握法而变,在冲泡举止间更加有韵味。

木制侧把

侧把壶的一个类型,用木制手柄,隔热效果更佳。

绕藤手柄

绕铜手柄

铜制手柄

绕竹手柄

竹制手柄

烧水壶按照形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烧水壶的形状很多,形状各异,每一个形状都代表了传统中华民族的手工技艺。

方形

柿形

锥形

瓢箪形

八面壶

合泉急须

圆融急须

甘露瓶

鹤鸣瓶

龟瓶

枯石瓶

蚂蚁瓶

南瓜形

珠宝形

古月瓶

听雨瓶

平丸壶

飞龙

凤舞

火离

烈焰

Tips:烧水壶的挑选

一把好壶的标准,除了出水要流畅、断水、续水要果断,其人性化的实用设计,也很重要,例如煮水过程中,其温度必然导致使用者烫手不敢拿捏,所以一把好壶,标配防烫的手柄是必不可少的人性化设计。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多图|史上最全烧水壶图鉴”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317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