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银壶的秘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2 02:07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272
内容摘要:目前市面上大致分为三类银壶制作工艺:铸造(翻模)、油压、手工我们先来对比以下这几种制壶工艺:1.实用性。油压的产品质量过轻、浇铸的产品质量过重,不能充分的体现银材质的完美优势,影响实用。手工的产品严格控制

目前市面上大致分为三类银壶制作工艺:

铸造(翻模)、油压、手工

我们先来对比以下这几种制壶工艺:

1.实用性。油压的产品质量过轻、浇铸的产品质量过重,不能充分的体现银材质的完美优势,影响实用。手工的产品严格控制产品的生产细节,充分把银的好处体现出来。

2.机加工的产品花纹太过死板,没有生动性,没有长期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手工产品做工精美有历史意义,花纹錾刻活灵活现,寓意悠长极具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3.机加工的产品属于工业量产产品,没有升值空间基本和普通的家庭生活用品价值持平。手工产品目前做的是工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产品,在工艺上精益求精,每一件产品的诞生都倾注了工艺师的智慧与辛劳,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极具收藏和观赏价值。在实用性上,反复的修改实验,严格保证材质的最佳实用性。

4.由于银材质的的延展性高所以机器拉伸的壶身存在密度不统一,时间长了会造成氧化不均匀,影响产品美观。浇铸的产品本身砂眼太多,重量太重,非常不适合实用。手工产品,经过压制法将银条压制成银板,密度统一,非常适合使用和后期的养护,是藏家玩友的首选产品。

5.机加工的配件都是浇铸的,而且相互焊接严密,不能拆卸,如果碰到一部分损坏,无法维修,整体产品报废,给客人带来严重的损失。手工制品配件全部采用手工制作组合,可拆卸更换,为后期的维修处理留下了空间,降低了客户遭受的损失。

另外,市场上目前鱼龙混杂,一些含银量不足的银壶以较低的价格吸引着用户的眼球,所以如何挑选一把得当的银壶,就需要擦亮眼睛,同时学习好专业知识。

强调大家注意几点:

1.同样是纯银的壶,含银量99.5%和99.9%差别就非常大,那微小的含银量几乎首先决定了这把壶的品质,从色泽上便可分别出,亮泽度后者会精美许多。

2.器型要好,除了外形美感之外,壶身的錾刻决定了一把壶的收藏价值,是平錾,戗錾,还是浮雕錾刻,最简单的是锤纹。

3.配件。很多人在关注壶型的时候就忽略了对配件的要求,目前市面上大多壶的壶钮都是用浇铸件。我们还坚持用手工錾刻的壶钮,有时做一个壶钮费的工要比壶身多很多。

当然,其实每一把壶都是珍品,每把壶都有个性,重要的是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壶,现在的银壶也分老壶和新壶,分收藏级和使用级,看自己的需求去选壶是首要出发点。

买回来的银壶平时一定要注意打理,以免外表氧化和表面划伤。养壶是茶事过程中的雅趣之举,其目的虽在于“壶”,但真正的主角仍是“人”。“养壶”之所以曰“养”,而不称“灌壶”、“喂壶”、“浇壶”,正是因其“怡情养性”的特质。紫砂壶贵在养,银壶亦然。茶之道旨在怡情养性,所以养壶的方式亦应符合此一精神,循序渐进,戒骄戒躁,如此养成的壶才温润可亲。由于银壶的特性,许多新手都不知如何养。其实银壶想要养得好,说简单不简单,但说难又并没有那么难。

如果当时新买的银壶,建议使用前就可以先用冷水清洗,然后用热水进行冲洗,再放些一般的茶叶冲泡一两次,这样即可消除新壶可能有的异味以及清楚残留的杂质。

如果是使用了一段时间了,银壶长时间使用后会发黑,这正是纯度高的表现,不影响正常使用,需要用专门的拭银布来擦理,保持洁净。“其实如果我们每天把使用过的银壶外表都擦干,银壶外面是不容易氧化的。”另外,在泡养过程中,切不要太心急,千万不要用有细金刚砂颗粒的抛光布之类的材料擦,这样很容易伤及表面,留下划痕,从而破坏银壶质感。如若是长期不使用的话,就在擦拭后,用软布或者纸包裹并放在阴凉处保存。

也有很多藏家喜欢把银壶养包浆,那么用手盘时要注意这时的手一定是要刚刚洗过并且已经干透,汗手请不要直接盘。一天可以盘30分钟左右,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后,可以感觉茶壶有粘阻感,其实这已经形成了一层薄薄的包浆。重复5到6遍也就是3个月的时间,会看到壶很有灵气的光泽,包浆好的壶会呈现较强烈的反光,有些像玻璃光泽。养壶最忌的就是急功近利,只能慢慢来一个过程一个过程的来,随着壶的变化也可以得到一种精神的愉悦。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银壶的秘密!”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311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