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青瓷稳坐古代陶瓷茶器中的第一把交椅,但古人对于陶瓷器,向来都是注重“百花齐放”的。各种形制、各种款式的茶具,都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成为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茶文化的一部分。
唐琉璃茶碗茶托
这一次,我们要说的,是能和青瓷茶具分庭抗礼的白瓷茶具。
古人说:“南青北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北方的白瓷和南方的青瓷,共同主宰了当时中国的陶瓷器市场。
400年后,姗姗来迟的白瓷
东汉时期,原始青瓷问世;南北朝后期,白瓷姗姗来迟。它的出现,比青瓷整整晚了400年。
那么,为什么会晚这么多年呢?
开玩笑开玩笑,白瓷比青瓷晚出,当然是因为,烧制难度更大呀!
唐代白瓷
瓷器的颜色,主要是由瓷胎中的铁元素含量决定的。瓷胎含铁量越高,瓷器的颜色就越深。白瓷瓷胎的含铁量非常低,在1%以内。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用青瓷的数据来作对比:
“在高温下,铁含量1-3%左右呈现出青绿色,再提高3-5%左右逐渐呈褐色,到5%以上则成米黄色或深褐色。”(引自《陶瓷工艺的历史发展》)
原始青瓷
所以,回过头再看铁含量1%以内的白瓷,就会发现与原始青瓷比起来,它完全可以说是陶瓷工艺的一次大进步。
尽管白瓷诞生于南北朝后期,但这一时期南北分裂、连年征伐,连中国国土都还没统一,更不要说白瓷的发展了。真正使白瓷茶具名扬天下的,是唐代。
唐邢窑白釉玉璧底唇口茶盏
唐人饮茶之风盛行。相应地,唐代生产白瓷茶具的窑口也就非常多。除了最著名的邢窑外,还有长沙窑、大邑窑、曲阳窑等,甚至以青瓷闻名的越窑,也精于烧制白瓷茶具。
著名的诗人杜甫写过一首诗称赞大邑窑白瓷:“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在诗里,杜甫认为白瓷“轻且坚”、“胜霜雪”,可见当时白瓷制造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当看到实物的时候,只能说,杜甫诗歌给我们的期望值太高啦!)
宋大邑窑开片纹茶盏
在唐代,白瓷茶具很普遍、很流行。在当时人李肇写的《国史补》里,有一段记载:“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里说的“白瓷瓯”,就是当时流行于天下的白瓷茶碗。
这说明,尽管诞生时间落后于青瓷400年,但白瓷茶具到了唐代,已经完全成为了一种流行于世界的、可以和越窑青瓷平起平坐交相辉映的茶具品类了。
青瓷VS白瓷:千峰翠色与素雪琼浆
对于邢窑白瓷茶具来说,陆羽这个人,绝对是噩梦一样的存在。
现代陆羽像
仅仅由于他《茶经》里的一句“邢不如越”,导致之后人们在选择茶具时都追捧越窑,把邢窑白瓷打入“第二流”。
然而,世人大多只看到了“邢不如越”,却忽略了陆羽对邢白瓷茶具的赞美:“类银”、“类雪”。也就是说,其实陆羽对邢白瓷茶具的评价并不低,只是他出于个人偏好(或其他什么原因),更推崇青瓷茶具罢了。
唐邢窑白釉玉璧足茶碗
其实,对于陆羽“邢不如越”的观点,当时就有人表示不服,认为“邢人与越人,皆能造兹器”。这两句诗,出自唐人皮日休的《茶瓯》。在这首诗里,皮日休夸赞白瓷茶碗“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枣花势旋眼,萍沫香沾齿”,认为青瓷与白瓷平分秋色,都是茶具中的佳品。
唐越窑青瓷碗
唐邢窑白瓷碗
唐代文人的生活,是很风雅的,讲究“琴棋书画诗酒茶”。
白居易喜欢茶,也懂得白瓷茶具的好处所在。“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气”,洁白的茶具能衬出茶汤的颜色,而底下铺着的烧红的炭,则与白瓷茶具交相呼应,色彩对比极佳。而白居易的好基友元稹,也曾写诗说邢窑茶盏“雕镌荆玉盏,烘透内邱瓶”,盛赞邢白瓷晶莹剔透、造型优雅。
大书法家颜真卿,喝茶时也偏爱用白瓷茶具。有一次,颜真卿和一群朋友聚会饮茶,时值月夜,皎洁的月色映照着光洁的白瓷茶碗,整个场景幽雅淡然,一派安闲之气。其中一名参加聚会的文人叫陆士修,他还为这次茶宴赋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在这样的静夜,配上白如玉的邢窑茶具,可谓几近于茶之道了。
有趣的是,对于风雅的唐代人来说,茶碗可不仅仅是喝茶用的。大唐的乐师们开脑洞,想到在茶盏里盛放不同量的水,然后用“筯”(筷子)轻轻敲击,使之发出如乐器一般的“金石之声”。
这种玩法,并不是后人随便猜测的,有历史记载为证。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记载:“以越瓯、邢瓯共十二只,旋加减水于其中,以筯击之,其音妙于方响也。”
可见,邢窑白瓷茶瓯非但能用于饮茶,还能折射出唐代丰富而有创意的文化风貌,足以成为大唐盛世的一面镜子。
邢窑虽逝,薪尽火传
唐代之后,以生产白瓷闻名于世的邢窑,由于战乱而没落了。
邢窑虽逝,但白瓷工艺却薪火未绝。很快,同样以烧制白瓷为特色的定窑、汝窑迅速崛起,并取代了邢窑的地位,双双杀进“宋代五大窑”的名单。
宋汝窑瓷器
比起唐代,宋代的白瓷茶具日臻完美,达到了白瓷茶具工艺的巅峰。例如,下图的北宋定窑牙白划花莲小茶盏,就堪称“质细色白,胎骨匀轻”。除上沿口一圈外,茶碗通体施透明釉色。内壁刻画莲花的纹饰,外部釉面则有开片纹,做工精细却不浮夸,意境淡雅。
北宋定窑牙白划花莲小茶盏
唐、宋以后,白瓷茶具继续盛行。由于雪白的釉面利于观察茶汤汤色,因而茶人们也常常推崇白瓷。明代周高起所著《阳羡茗壶系》就说:“品茶用瓯,白瓷为良。”
明白釉暗花绿彩云龙纹铙式茶钟
总的来说,白瓷的出现虽然晚于青瓷,但它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却丝毫不输青瓷。陆羽之说,固然有他的道理;但我们也不必一味拘泥于“圣人之言”,而抹杀了白瓷茶具在中国历史上散发出的灿烂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