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泡茶用什么茶具最好 泡茶要讲究茶具就不能将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02 22:38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312
内容摘要:很多人都有喝茶的习惯,尤其是在天气干燥的季节,及时的喝茶补充水分,既可以调整我们的身体状态,还可以解渴清心,是非常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选择,我国茶文化一直都是源远流长,随着茶文化衍生出的茶具品种繁多,外型

很多人都有喝茶的习惯,尤其是在天气干燥的季节,及时的喝茶补充水分,既可以调整我们的身体状态,还可以解渴清心,是非常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选择,我国茶文化一直都是源远流长,随着茶文化衍生出的茶具品种繁多,外型美丽、实用,且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那么泡茶用什么茶具最好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不同的茶应选用不同的茶具的搭配方案吧。

陶土茶具

最负盛名的紫砂壶是陶器的一种,成陶火溫在1000~1200°C,质地细密,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見的气孔,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缓慢不致烫手,即使冷热变得很快,也不致破裂;用紫砂壶泡茶,香味醇和保温性好无熟汤味,能保茶真髓,一般认为用來泡乌龙茶,铁观音等半发酵茶最能展现茶味特色。

瓷器茶具

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瓷器以白为贵,约1300度左右烧成,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溫性适中,对茶不會发生化学反应,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精巧,适合用来沖泡轻发酵、重香气的茶,如绿茶。瓷器茶具应该是最好的喝茶、品茶的首选,瓷茶具还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玻璃茶具

质地透明、传热快、不透气,以玻璃杯泡茶,茶叶在整个沖泡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逐渐舒展的情形以及吐露的茶汤颜色,均可一览无遗。玻璃茶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较烫手,但价廉物美。用玻璃茶具沖泡龙井、碧螺春等绿茶,杯中轻露飘渺,茶芽朵朵、亭亭玉立,或旗枪交错、上下浮沈,赏心悦目別有风趣。

其他质料茶具

塑料茶具往往带有异味,以热水泡茶对茶味有影响,纸杯、塑料杯亦然,除临时急用外,实不宜用來泡好茶。用保温杯泡高级绿茶,因长时间保温,香气低闷並有熟味,亦不适宜。

关于紫砂壶多说两句

紫砂是一种天然陶土,富含铁、钙、钠、钾、锌等元素,可碱化水质,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健康很有好处。清水泥的紫砂壶用来喝绿茶,而紫泥的则用来喝乌龙茶,并且乌龙茶与普洱茶都要用底座很大的紫砂壶来泡,这样才能有利于茶叶充分地在壶底展开,使得茶汤更浓更香。专壶专用更有利于壶的保养。紫砂茶具用来泡茶,耐寒耐热,即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味,能较长时刻坚持茶叶的色、香、味。

紫砂壶需要慢慢地用茶来养,养一段时间,把壶清洗一次,如此反复3次后,砂料就能洗得很干净了,此后再也不用洗壶了。茶垢也让它在壶里闷着,因为茶垢是茶叶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的沉淀,对壶能起到养护作用,时间越长,壶就越好,壶体本身不仅会变得颜色温润,甚至会散发出茶叶的自然香气。

从泡茶的角度来剖析,紫砂、瓷器、玻璃等原料的茶具都是你理想的选择。

瓷器茶具诞生于陶器茶具之后,有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品种。瓷器茶具自身即是一种艺术,与茶合作,能让品茶者享受到全部品茶生活的意境之美。

玻璃茶具,质地透明、光泽耀眼,形态万千,外形可塑性非常大且用处广泛。用玻璃茶具泡茶,茶汤的色泽、茶叶的姿势、以及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的漂浮移动,都尽收眼底,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当然,采购茶具并不仅仅看什么茶具合适就买,还得看家庭环境。假如是古色古香个性的客厅,挑选一套紫砂茶具或瓷器茶具最为合适。若是现代式或西洋式个性的客 厅,则宜选用带现代颜色的玻璃茶具为宜。假如款待的宾客是白叟,应运用仿古式陶瓷茶具为宜,以营建沉稳、高雅的空气。若宾客是年轻人,宜用瓷器茶具或玻璃茶具。

对于爱茶之人,茶具也必是其所好,挑选一款正确的茶具也能让茶的质量和艺术性质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对于茶具,咱们的态度即是“讲究”不“将就”。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泡茶用什么茶具最好 泡茶要讲究茶具就不能将就”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297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