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用银壶泡茶好不好 银壶泡茶的好处是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04 01:22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419
内容摘要:银器自古便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历代均以“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古人有“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一说。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其《茶经》云:以银制壶且雅且洁,既可完整保持茶之原味,且用之恒

银器自古便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历代均以“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古人有“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一说。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其《茶经》云:以银制壶且雅且洁,既可完整保持茶之原味,且用之恒久,但很奢侈。银壶虽小,却蕴含自然之道,是茶与人之间的桥梁与媒介。所以作为茶席上的高端茶器,一把出色的银壶,须得形制优美,出水流畅,断水出色。人们试着尝试用不同的茶具来冲泡不同的茶,以达到茶与器的完美融合。那么用银壶泡茶好不好呢?下面小编就详细为大家介绍下银壶泡茶的好处,让大家对银壶有个全面的了解。

银壶在中国的老百姓家庭茶具中并不常见,这是因为在煮水用具中,以煮水用的纯银制壶最为珍贵。以前专供皇室贵族使用,老百姓见得少,对银壶泡茶的好处也知之甚少。明朝许次纾的《茶疏》中这样写到:茶注以不受他气者为良,故首银次锡。银壶除了色泽高贵、传导快速、改善水质外,最重要的是它还会释放银离子。著名养生专家福歌解释说,在煮水用具中,以煮水用的纯银制壶最为珍贵。

“银离子杀菌”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杀菌技术。科学研究表明,每升水中只要含亿万分之二毫克的银离子,即可杀死水中大部分细菌。近年来被三星电子,LG等国际家电巨头投入数亿资金加以开发并推广应用在家用电器上,国际上超过半数的航空公司已经使用银装滤水器。银对目前所知的几乎所有细菌和胞外病毒的存在都能产生抑制作用,对人体无害,而且永远不会产生任何的抗药性。正因为银壶中的水所释放出来的银离子具有的杀菌消毒作用,杀死了茶叶在存放过程中或多或少产生的一定量的细菌,消除了茶叶的异味,改善了茶叶的品质,从而使银壶冲泡出来的茶获得更好的口感。所以说用银壶冲泡出来的茶更好喝,也并不是凭空造作。

银壶是由纯银所制,由银壶盛放过的水会释放微量的银离子,一升水中只要有五百亿份之一的银离子,就足以使细菌无法生存。用银壶盛放过的饮水,可以保持几个月不腐败。因此银壶煮水可软化水质,饮水时明显感觉甘甜。使用银壶泡茶,茶汤会变得更好喝;涩减韵长,和顺温润,对茶叶的韵味香醇表现更充分。银壶适合冲泡各种类茶,包括普洱、乌龙、铁观音、金骏眉、龙井、益阳黑茶等。银壶亦可充当茶海使用,用后方可知妙用。

银壶是银为主要的材料,辅以其他的配饰。银壶本身是贵金属,“乱世囤金,盛世兴藏”,较之书画、瓷器、玉石等更为安全,抗跌性强,一般不会大涨大落,持续受到众多藏家和投资者的热切关注。寸字号手工银壶由专业设计师设计,通过錾刻、花丝、珐琅、错金银等高超的皇家金银细工技法纯手工打造,提升了银壶内在的价值,精细而灵动,稀少而贵重,散发着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远远高于其他民间作坊的银壶。

银壶的日常使用

初次使用时,请先用温水充分涮洗。

银壶煮水适用电陶炉,尽量避免使用明火加热。

银壶烧水,盛水位保持在整壶容量的70%为佳。

银壶的传热性能极佳,加热使用中或刚使用后,请勿用手直接触摸壶身或壶盖,以防高温烫伤。

银壶的日常保养

每次使用完之后,用柔软的干布将水分轻轻擦拭干净。

在使用过程中有污垢或者变色时,可以使用擦银布轻轻打磨。

如果长期不使用的话,请在擦拭后,用软布或者纸包裹,并置于通风良好的场所保存。

以上就是银壶泡茶的好处的内容介绍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茶具选购过程中能对银壶有个全新的认知。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用银壶泡茶好不好 银壶泡茶的好处是什么”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296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