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茶具怎么挑?教你一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05 02:28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128
内容摘要:器为茶之父。茶与茶具的关系甚为密切,好茶必须用好茶具泡饮,才能相得益彰。茶具的优劣,对茶汤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都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挑一套合心意又合自己的茶的茶具很重要。陶瓷是我们平时最常见,也是与茶

器为茶之父。茶与茶具的关系甚为密切,好茶必须用好茶具泡饮,才能相得益彰。

茶具的优劣,对茶汤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都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挑一套合心意又合自己的茶的茶具很重要。

陶瓷是我们平时最常见,也是与茶性非常相合的一种材质。陶瓷茶具从胎土的选择、烧制的过程、杯型的拿捏、釉彩的上色等等每一道工艺都影响着品质的差距。挑茶具的时候应该怎么看呢?

一、瓷制茶具有什么特点?

瓷器使用高岭土高温烧成,表面光洁透亮,胎薄致密,气孔少,吸水率低,传热快,保温性适中,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

瓷器致密,对茶味的反映不偏不倚,真实公正。因此,瓷器是适用最广泛的茶具,所有的茶都可以冲泡,不失真香真味。

瓷器讲究“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罄、薄如纸”,表面温润洁净,用灯光照射透亮无暇可判断为好瓷器。

青花或彩绘的瓷器,注意颜色要不艳不晦、不浅不深:艳则颜色过厚,晦则颜色过薄;浅则过火,深则火候不够。

另外注意分辨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下彩是图案在釉面下,表面摸起来光滑,彩绘颜料不直接与茶汤接触,安全性高;釉上彩是绘制在釉面上,摸起来有凹凸感,一般作为观赏,不盛装食物。

白瓷茶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温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

二、陶制茶具有什么特点?

我们平时常说陶瓷,是瓷器、炻器、陶器的总称,陶与瓷是完全不同的东西。紫砂虽然被单独分出来,但一般说紫砂属于炻器或陶器。

陶器使用陶土较瓷器低温烧成,造型一般比较古朴粗犷,大气沉稳,颜色较深,表面略粗糙,胎厚,气孔多,传热慢,保温性好。

如果说瓷器适合“发香”,那么陶器适合“发味”。陶器特别能凸显茶的韵味,适合冲泡黑茶、老白茶等等,用于煮茶、煮水都很合适。

陶器通常用含氧化铁的粘土烧制,烧成温度、氧化程度不同,色泽多为棕红、棕黄、灰等颜色。陶器一般保持原色,较少上釉。上釉的陶器,注意选择颜色不要太鲜艳的。

选择陶器,除了注意外观的颜色外,质地和手感也是很重要的,只有将茶具的功能、质地、色泽三者统叫协调,才能选配出完美的茶具。

陶器茶具的造型多样,或高雅、或古朴、或抽象、或形象,可以随意创造,色彩古雅,坯质致密坚硬,敲击音低沉,无吸水性,能保真茶叶的原始风味,保温性能好,在夏天泡茶也不易变质,还可在炉上煮茶。这类用具很适合品茶用。

三、挑选茶具要注意哪些细节?

1、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

2、除了一些讲究窑变的杯子,一般的需注意杯子釉色是否均匀。

3、观察釉面是否光洁,是否有气孔、黑点、甚至脱釉等现象。

4、用手指轻轻弹一下茶具,如果声音清脆则完好无损,声音沉闷则可能有暗裂纹。

四、不同茶如何选择合适的茶具?

绿茶:绿茶的特征是清汤绿叶,冲泡时宜选择壁薄、易于散热、质地致密、孔隙度小、不易吸香的茶具为宜,如玻璃杯、薄胎瓷质杯具等。

花茶:青瓷、青花瓷等盖碗、盖杯、壶杯具。

黄茶:轻发酵茶,气香馥郁,滋味醇厚,所用器具以紫砂为佳。

红茶:红茶宜用白瓷冲泡,用玻璃杯赏汤,便于衬托它的宝光、金圈、汤色红艳”等特点。

白茶:茶具力求古朴、自然,以陶瓷为佳,尤其是老白茶可用陶壶煮饮。

乌龙茶:选择薄胎盖碗冲泡,小杯品饮。更能凸显其高扬的香气。

黑茶:黑茶可冲泡也可煮饮,当配陶制茶具或较粗砂粒的紫砂茶具,能够去除异味,更显陈香。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茶具怎么挑?教你一招!”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295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