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陶瓷名人:谈建盏论茶,却张冠李戴,不知道工艺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1 22:48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045
内容摘要:建盏人文物质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淳朴的陶瓷人,他们中有坚持40余年不懈研究的建盏大师,也有许多优秀的新生代工艺师,在土与火中书写建盏的光辉。阙梅娇及其作品【李达】福建莆田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长期致力于传统铁

建盏人文物质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淳朴的陶瓷人,他们中有坚持40余年不懈研究的建盏大师,也有许多优秀的新生代工艺师,在土与火中书写建盏的光辉。

阙梅娇及其作品

【李达】福建莆田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长期致力于传统铁系釉的研究,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其作品胎骨似铁,釉色古朴典雅,釉面斑纹天然形成,富于变幻。斑纹晶莹清晰,金属感强,功力非凡。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浓郁的传统风格,是不可多得的,值得珍藏的稀世珍品。

【黄美金】1956年出生,国际注册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窑建盏金油滴制技艺),现任福建省建阳市御窑陶瓷研究所荣誉所长兼技术总监。从事陶瓷30多年来,其制作的金油滴建盏,金斑璀灿,光彩夺目,乃迄今为止全世界陶瓷界尚无人可以比肩。2014年10月30日,其作品(金油滴建盏)被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列为研究品典藏,多件作品先后被上海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院收藏。自2000年起,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台湾电视、香港杂志、广东电视台.东南卫视,南平电视台.建阳电视台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先后多次对于黄美金的金油滴作了相关的报道。

【孙建兴】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窑代表性传承人,从事陶瓷艺术创作40年,先后开发出黑釉、黄(红、蓝、金、银)兔毫、异毫、毫变、国宝油滴、金(银、虹彩)油滴、虹彩(金缕、白点)鹧鸪斑、铁锈斑、黄天目、蓼冷汁、灰被、金(银)彩文字、木叶、玳瑁、柿红、虹彩、窑变、曜变天目等系列作品。

【陈大鹏】中国工艺美术艺术大师,其烧制的建盏产品质地纯黑,油滴圆润,大小均称,光泽适宜,釉色黑如漆,银斑莹如星,瓷器重如铁,击声响如磐。斑点光耀夺目,注入清水,银光争莹;注入浓茶,金光闪耀,精美脱俗。

【阙梅娇】1964年生,现为建阳市建盏陶瓷研究所所长。阙梅娇的父亲曾是建阳池中瓷厂的工人,由于耳濡目染,阙梅娇从小就与泥巴打上交道。其烧制的兔毫建盏,纹理清晰,状如兔毛,栩栩如生,油滴盏的造诣也很高深,特别是银油滴盏的烧制技艺,因而很受消费者和收藏家的青睐。2004年前,时任省领导的习近平、贺国强先后参观过其工作室。

【蔡炳盛】建阳市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人,从事建盏研究30余年,荣获南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窑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南平市首届“工艺美术名艺人”。其烧制的建盏器型精致,釉色优美,产品畅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深受广大建盏爱好者的喜爱,在建盏制作界有着良好的口碑。

【蔡炳昆】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人,30多年来坚持不懈研究建盏。闻名业界的“蔡氏三兄弟”的老大,其烧制的建盏古朴精致,手法高超,产品获得诸多玩家的肯定。

【蔡炳龙】建阳市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52年7月出生,土生土长的水吉人,自幼受建盏文化的影响,受家庭的熏陶,喜好制陶烧瓷工艺制作,自1981年从事建盏烧制创作以来,在手工建盏作坊工作32年,蔡炳龙陆续制作出兔毫盏、油滴盏、鹧鸪盏、虎皮斑、木叶、珍珠斑等多种产品,釉面采用天然矿釉,与宋代建盏仿真度极高,产品经久耐看,每只建盏的斑纹和形状都有细微变化,意趣天籁,美仑美奂。2010年被命名为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窑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经南平市工艺美术名艺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评审领导小组评选,同意授予南平市首届工艺美术名艺人荣誉称号。2013年获福建省颁发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级别:高级;专业名称:陶瓷工艺;资格名称:工艺美术师,由福建省公务员局、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制发。其制作样本经福建省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为合格品。中央四套走遍中国》栏目到其所在地进行采访。福建电视台、台湾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黄文勇】1981年出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建窑建盏制作技艺)。中国建阳市建窑建盏协会副会长。现任福建省建阳市御窑陶瓷研究所所长。自幼师从父亲真传制瓷技艺。二十年来,敢于创新,硕果累累。在2014年广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金艺奖”国际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奖评比中,黄文勇烧制的金油滴大盏和建窑金油滴斗笠盏均获得“创新设计大奖”金奖。他烧制的金油滴建盏先后被上海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院收藏。2014年10月30日,其作品(金油滴建盏)也同时被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列为研究品典藏。多年来数家媒体对其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饶飞雄】建盏烧制技艺新生代工艺师,其烧制的油滴盏十分幻彩,让人一看就深深的被吸引。釉色彩中透着蓝光,在盏中倒入水后,盏立马呈现出不一样的光泽,而且三维立体感非常强烈,其油滴的造诣已不输名家。

【张修潘】建阳市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尤其擅长纯手工拉胚,其烧制的银兔毫在业界享有盛名。

【裴春元】1971年生,从事建盏烧制15年,其所制建盏,胎土纯正,釉面波光粼粼,如平静的水平泛起涟漪,动感极致,斑纹清晰且密布,分布均匀,美感十足。

【叶礼旺】建盏原产地兔毫盏代表性工艺师,系另一位兔毫大师叶礼忠的堂弟,其烧制的兔毫盏胎土纯正,釉色温润,器型优雅,兔毫斑纹清晰密布,丝丝相连,尤其擅长大盏的制作。

【叶礼忠】建阳市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48年出生于陶瓷工艺家庭。自祖父起三代人从事陶瓷制作工艺。祖父叶仁诗、父亲叶希雄于解放前就创办了建阳水吉半岭瓷厂,三代人长期从事陶瓷制作14岁起即开始跟随父亲当学徒,从事陶瓷制作,历经陶瓷拉胚、上釉、烧成、陶瓷模具制作等各道工序作业。1979年至1981年三年间,福建省陶瓷研究所派专家组常年进驻池中瓷厂对古建盏(兔毫盏)的制作工艺进行挖掘、科研和制作,叶礼忠参与了科研、制作工作并担负兔毫盏制作工序中的手工拉胚工序,与专家组一道共同开创了建阳兔毫盏现代工艺制作和批量生产的先河。其制作的兔毫盏釉面颜色赫亮如漆,温润晶莹,釉面上布满细密的豪脉状纹饰。

【翁书杰】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人,建盏新生代工艺师,师从邹云源,但青出于蓝,其制作的建盏胎体厚重,铁胎感十分强烈,器型圆整,斑纹形态十分优雅,立体感金属质感强烈,且泛蓝效果非常好。

【廖铭】1988年出生于建阳市水吉镇池中村,为建盏新生代工艺师中表现优异的佼佼者。其作品胎骨似铁,釉色古朴典雅,釉面斑纹富于变化,质感清晰,色彩幻彩,层次分明。

【孙福昆】建阳市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其烧制的油滴盏,盏底泛蓝光,油滴大且密布,产品别有一番风味。

【黄祥元】建盏烧制技艺新生代工艺师,其烧制的兔毫盏釉色温润,器型圆整,更为难得的是其兔毫盏纹路清晰,三维立体感十足,工艺水平甚至超过了一些老辈工艺师大师。

【陈国文】建阳原产地新生代工艺师,其制作的银兔毫盏银光闪闪,纹路清晰优雅,极具观赏价值,为建盏的银兔毫制作技艺增添了浓厚的一笔。

【吴立主】建盏新生代工艺师,其烧制的油滴盏,胎土纯正,器型圆润,斑纹饱满,色泽蓝中带银,十分优雅。

【邹云源】福建省建阳市水吉人,从事建盏研究20余年。其烧制的建盏器型精美,古香古色,产品广受国内外爱盏人士的认可,为新一代优秀建盏工艺师的代表之一。

【许家有】建阳市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56年生,祖上几辈都从事陶瓷工艺制作,曾祖父许衍公于南山建龙窑烧制陶瓷,至祖父许立文公时已拥数条龙窑,名显一方。许家有自12岁起从父学习陶瓷制作工艺,上世纪70年代,中国工艺美术学院和福建省轻工研究所在后井成功研制出兔毫盏的过程中,许家有为烧窑负责人。其烧制的兔毫盏最为正宗,形似,神似。2010年被命名为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窑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经南平市工艺美术名艺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评审领导小组评选,同意授予南平市首届工艺美术名艺人荣誉称号。《海峡名录建盏》节目组录制过程中采访的工艺大师。

【廖设生】福建省建阳人,从事建盏的研究30余年,其烧制的建盏古风十足,胎体厚重,纹路鲜明优雅,擅长银兔毫和蓝油滴的制作。代表作为蓝油滴大花瓶,滴满而密布,在建盏界中广受好评。

【詹桂溪】建阳市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自评:山居野夫,肝胆真诚,敏捷通惠,深研仿古,酷爱收藏,挚着根艺,寓艺于乐。擅长兔毫盏的制作。

来源:习古堂建盏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陶瓷名人:谈建盏论茶,却张冠李戴,不知道工艺师?”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292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