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什么紫砂壶泡什么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2 03:25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985
内容摘要:紫砂壶有很多种,随着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喝茶也是越来越讲究,喜欢用紫砂壶用来泡茶的人比较多,紫砂壶泡出来的茶口感细腻、香气宜人,同样不是什么茶都适合用紫砂壶,那么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下什么紫砂壶泡什么

紫砂壶有很多种,随着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喝茶也是越来越讲究,喜欢用紫砂壶用来泡茶的人比较多,紫砂壶泡出来的茶口感细腻、香气宜人,同样不是什么茶都适合用紫砂壶,那么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下什么紫砂壶泡什么茶呢,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紫砂壶泡什么茶

1、绿茶

比较常见的绿茶有「碧螺春、西湖龙井、蒙顶甘露」等。

绿茶以紫砂「段泥壶、绿泥」壶为佳,其色浅淡,透气性极佳,且对养壶有利,不易形成黑色茶垢,养花紫砂壶。

而在冲泡过程中也要注意,不适合滚烫的沸水冲泡,水温以80℃~85℃为宜,茶水比例以1:50为佳,冲泡时间为2~3分钟,泡出来的茶,汤色清翠碧绿而透明清澈,现泡现饮。

2、乌龙茶(青茶)

乌龙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是半发酵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

“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

乌龙茶最适合以紫砂「朱泥、红泥」泡饮,以小品为佳,朱泥红泥结晶度高,逼香快,扬香高,最适此类高香气茶叶。

宜用95℃的沸水,乌龙茶的投叶量比较大,茶叶基本是所用壶或盖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后加盖。

每次冲泡的时间由短到长,以2~5分钟为宜。

3、黄茶

黄茶属于轻发酵茶,「蒙顶黄芽、君山银针、沩山毛尖」等都属于黄茶。

黄茶以「紫泥类」的紫砂壶为佳,不夺茶香,又适闷泡,紫泥的适茶性广、发茶性亦佳。

第一泡的最佳冲泡时间为30秒,第二泡延伸到60秒,第三泡再延伸至大概2分钟,这样茶汤口感更好。

4、红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如「祁门红茶、红条茶和红碎茶」等。

泡红茶,以「紫泥、朱泥」为佳,既有其香,能更好的泡出其原味口感,层次分明。

最好用刚煮沸的水,冲泡时间以3~5分钟为佳,高档工夫红条茶可冲泡3~4次,红碎茶则可冲泡1~2次。

5、黑茶、普洱

「黑茶、普洱茶」此类在一定时间内,有越陈越香的特点,所以也广受茶友喜爱。

泡这类茶,以「紫泥、底槽清」等紫砂壶为佳,发茶好而突出其醇厚之味。

喝这类茶第一泡要洗茶,滤去茶叶中的杂质,后续冲泡时间常为2~3分钟。

6、白茶

白茶有分「白毫银针、白牡丹、泉城红、泉城绿、贡眉、寿眉及新白茶」等。

白茶也以「朱泥、红泥」的类的紫砂壶为佳,其茶汤略带金黄,香气清高鲜爽,自然以朱泥为最。

白茶冲泡要求原料细嫩,叶张较薄,所以冲泡时水温不宜太高,一般掌握在85-90℃为宜。

紫砂壶泡茶的好处

一、适应温度

紫砂壶的烧制温度比一般的陶土都要高,更坚实,不会因高温或者温度的急剧变化而碎裂。因此它对于温度的适应性更强,即使在寒冬腊月的冷峻天气里,也不会因为突然倒入沸水而导致壶炸裂。此外,紫砂壶还可以置于温火上煮茶。

二、温润茶香

紫砂壶不夺茶香气,用其来泡茶,茶香保留完整,茶水无熟汤气,色香味皆蕴。而且紫砂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茶锈”,即使将白水倒入,也会有淡淡茶香。茶水在紫砂壶中过夜也不会腐败,在普通瓷茶壶中隔夜的茶水就不能再喝了。

三、维持茶质

茶水在紫砂壶中过夜也不会腐败,在普通瓷茶壶中隔夜的茶水就不能再喝了。它能保持茶叶中芳香油遇热挥发而形成馨香,提高茶汤的晚期酸度,起到收敛和杀菌作用。故能稍微延缓茶水的霉败变馊,所谓“盛暑越宿不馊”。

四、更有气质

喝茶之人,茶器的专业程度可以看出其好茶的程度。紫砂壶是艺术品,形态优美,颜色古雅,从里而外,透着古朴淳厚、不媚不俗的气息,与茶人气质十分接近。在家里摆个紫砂壶,气质和档次都提高了不少。

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紫砂壶适合泡以上几款茶叶,大家可以试试哦~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什么紫砂壶泡什么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291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