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铁壶煮水,到底能补多少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23:28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944
内容摘要:提到铁壶煮水、煮茶是否有补铁的作用?能补多少铁?众说纷纭,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关于铁壶煮水的补铁作用。在国内网上也有许多介绍日本铁壶的资料。我们翻译了一些日文资料,其中有一些内容是国内网上还没有刊登的内容

提到铁壶煮水、煮茶是否有补铁的作用?能补多少铁?众说纷纭,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关于铁壶煮水的补铁作用。

在国内网上也有许多介绍日本铁壶的资料。我们翻译了一些日文资料,其中有一些内容是国内网上还没有刊登的内容。

根据日本研究发现,从铁壶中溶化出来的铁,是容易被人体吸收的2价铁离子,可消除贫血,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如果严重缺铁会影响智力的发展。

一般人体内有3~4克的铁存在。其中70%的铁使用于血红蛋白,负责在血液中运载氧的作用,还有30%的铁储藏于肝脏内。如果人体内铁不足的话,血红蛋白的量就会减少,其结果是因缺铁而不能将氧运送到人体的各个角落内,把这种状态称为「贫血」。当然,贫血也有其他的原因,但缺铁性贫血占整体的50%,是最常见的贫血。

通常,一般认为人一天需要消耗掉1.5毫克的铁。如果要向体内存储1.5毫克铁的话,那每天必须从1天的饮食中摄取12毫克以上的铁分。据说来自植物等的铁分在身体内难以分解,不易被人体吸收,单从吃中只能吸收百分之一。

要消除贫血,需要吃含有铁分多的食物。譬如,肝、菠菜、金枪鱼、蛤蜊等的贝类、羊栖菜等等。但是,有的人会说,让我们每天只吃含有铁分的东西也吃不下去呀。

登场的是铁锅和铁壶。以前,我们也经常听到「用铁锅炒菜,铁锅中的铁分会溶化到菜中,对身体有好处。」这是真的吗?

其实,以前的日本NHK电视节目中做过这样的实验,其内容如下。

据说,使用铁锅烧菜,从1次的烹饪中,约有1.5毫克的铁分融入于菜肴中。人体1天铁的必要摄取量的12毫克里面,只要使用铁锅烹饪,那就能从烹饪的菜肴中摄取4~5毫克的铁。人体所必要的摄取量不能全部靠铁锅来提供,但要补充其不足的部分,那还是有效果的。

还有,从铁锅中摄取的铁分,要比从食物中摄取的铁分,人体更容易吸收,这在NHK电视节目的实验中已被证明。

4种材料(铁壶、肝、黄豆粉、菠菜)中提取铁分,取相同的量搀和在诱饵中,给有贫血的小白鼠持续吃4周后调查它的恢复状态。

吃的是相同量的铁分,但是,小白鼠的恢复状态却完全不同。4周后,吃从铁壶中提取铁分的小白鼠的红血球数,基本上恢复到100%,而其他吃从食品中提取铁分的小白鼠的红血球数,只恢复了70%~80%。从这个结果中可以证明,铁壶中溶化出的铁分比从动物肝等提取的铁分,人体更容易吸收。

其理由,因为从铁壶中溶化的铁,是容易被身体吸收的2价铁离子。而食物中的铁是化合物,由胃酸等化学反应后成为3价铁离子,然后,通过维生素C的抗坏血酸等的还原,终于能成为被人体吸收的形式,所以说吸收率不好。

从铁壶和铁锅中能溶化出铁是真的,而且,是最容易被人体吸收的铁分,这也得到了证明。

除了铁壶煮水补铁,我们还能怎么补充身体所需的铁元素呢?

可补铁的食物有,

肉类:牛肉,猪肉,羊肉,动物肝脏和血液(牛,猪,鸡,鸭)。

鱼虾贝类:金枪鱼,赤贝,杂鱼干,虾夷盘扇贝,花蛤,鳗鱼。

果蔬类:菠菜,芹菜,黑木耳,海带,大豆,樱桃,猕猴桃。

其他食品:蛋黄、腐竹,大豆,黑芝麻,香菇。

食物补铁小贴士:想要充分吸收铁成分,配合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促进铁质吸收,原因在文中已说明,食物中的铁是化合物,由胃酸等化学反应后成为3价铁离子,然后,通过维生素C的抗坏血酸等的还原,终于能成为被人体吸收的形式。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铁壶煮水,到底能补多少铁?”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283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