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中国茶具分类大全:古今茶具的差异 这些茶具你听说过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9 12:55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645
内容摘要: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它发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全世界有50余个国家种茶。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凡是个喝茶的人,就没有不知道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它发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全世界有50余个国家种茶。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凡是个喝茶的人,就没有不知道什么是茶具的,泡茶用的茶壶,喝茶用的茶杯,这些都是茶具。但是茶具可并不是仅仅这么简单,其实包含了很多种器具。当然了,我们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是指茶壶、茶杯这类饮茶器具,充其量再加上茶匙茶海这些小玩意,可事实上现代茶具的种类是屈指可数的。但是若是追溯到古代,“茶具”的概念似乎要比现在大上许多。

按唐文学家皮日休的《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则有“茶坞、茶人、茶荀、茶籯、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十种。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指采茶者,如《茶经》中说“茶人负以采茶也。”连茶园和采茶人都包含在了茶具之中,你就可以想象古时候的茶具是一个多么宽泛的概念了。

“茶籯”是箱笼一类器具。唐代的陆龟蒙写有一首《茶籯诗》,其中有“金刀劈翠筠,织似波纹斜”一句,由此可知“茶籯”是一种竹制、编织有斜纹的茶具。

“茶舍”并不是茶室,而是多指茶人居住的小茅屋。皮日休在《茶舍诗》中说“阳崖忱自屋,几日嬉嬉活。棚上汲红泉,焙前煎柴蕨。乃翁研茶后,中妇拍茶歇。相向梅柴扉,清香满山月。”诗词中描写出了茶舍人家焙茶、碾茶、煎茶、拍茶的辛劳的制茶过程。

古人煮茶要用火炉,唐代以来煮茶的炉通称“茶灶”,《唐书?陆龟蒙传》说陆龟蒙居住松江甫里,不喜与流俗交往,虽有人登门拜访也不肯见,不骑马,不坐船,整天只是“设蓬席斋,束书茶灶”,往来于江湖之时,自称为“散人”。唐诗人陈陶《题紫竹诗》中写道“幽香入茶灶,静翠直棋局。”宋南渡后被誉为“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在《压波堂赋》中有“笔床茶灶,瓦盆藤尊”之句。可见,唐宋文人墨客无论是读书,还是下棋,都与“茶灶”相傍,又见茶灶与笔床、瓦盆并例,说明至唐代开始,“茶灶”就是日常必备之物了。

古时候,人们把烘茶叶的器具叫“茶焙”。据《宋史?地理志》中提到“建安有北苑茶焙”,是极为有名的,又依《茶录》记载,茶焙是一种竹编,外包裹箬叶,因箬叶有收火的作用,可以避免把茶叶烘黄,茶放在茶焙上,要求以小火烘制,这样就不会损坏茶色和茶香了。

除了上述例举的茶具之外。在各种古籍中还可以见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榨、茶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挟、茶罗、茶囊、茶瓢、茶匙,等等等等,小编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那么古时候究竟有多少种茶具呢?其实确切的数量一直都没有定论,但是据《云溪友议》中的说法,“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也就是说,古时候的茶具至少也有二十四中种,比今天可要多出太多了。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中国茶具分类大全:古今茶具的差异 这些茶具你听说过吗”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269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