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什么料子的紫砂壶适合泡什么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15:10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586
内容摘要:紫泥:适合冲泡发酵型茶,如熟普、红茶、黑茶等。朱泥:朱泥扬香和保香性优,适宜岩茶、单丛茶等。段泥:适合冲泡绿茶、铁观音以及生普等。一般来说,任何一种茶叶都可以用紫砂壶来泡制。但“一壶一茶”更能彰显不同

紫泥:适合冲泡发酵型茶,如熟普、红茶、黑茶等。

朱泥:朱泥扬香和保香性优,适宜岩茶、单丛茶等。

段泥:适合冲泡绿茶、铁观音以及生普等。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茶叶都可以用紫砂壶来泡制。

但“一壶一茶”更能彰显不同茶叶的个性,不同泥料、不同器形的茶壶,对应不同的茶叶,这样才能将茶叶的滋味、香气最大程度的发挥。

不同泥料的紫砂壶适合泡什么茶

1、紫泥

提到紫泥,大家不禁能脱口而出,紫泥适茶性高,既温润又高雅,特别稳重。黄龙山原矿紫泥,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所以适茶性非常好。要让茶既适口又能将紫泥壶养得更漂亮,在这里就要推荐一些发酵型茶,比如熟普、红茶、黑茶等。

2、朱泥

朱泥隶属于紫砂红泥大类中的一小类,制成紫砂壶色泽红中带黄亦或红而微嫣,其砂性较大,收缩率高,成品率往往很低,所以一般朱泥壶以小品壶为主。

但是朱泥的扬香和保香性特别好,所以可以泡一些高香茶,例如乌龙茶。

其实朱泥壶泡铁观音也是非常不错的,茶叶的油润能立马将朱泥的娇艳展现出来。

因为朱泥的密度比较大,时间久了,朱泥的气孔充满乌龙茶的茶多酚,在清水中都能泡出香气来!

3、段泥

段泥原矿是本山绿和紫泥的共生矿,烧成壶后大多呈米黄色。因为色泽较浅选择茶类的时候一般颜色不宜过深,否则就会像许多壶友说到的将段泥壶养脏了。

当然,这也是和自身用壶后的清洁有关。所以一般推荐绿茶、铁观音以及生普等。

紫泥、段泥、降坡泥中、大品壶

紫泥、段泥、降坡泥中、大品壶适合冲泡黑茶类,身筒高一些更好。

紫泥、段泥、降坡泥泥质较为疏松,利于吸附黑茶类不好的仓味,其交换作用也可以使茶汤的味道更好,身筒高更有闷泡的作用。但熟普由于汤色过浓,容易造成段泥吐黑,应该在试养后再持续泡养。本山绿的小壶如西施,小身型浅黄色,专泡陈普,尤其是荷香散普,能还原出熟普的内函与本味。

从茶叶叶片大小及伸展情况看,圆形壶适用于冲泡大部分茶叶。圆形壶壁可任由水在壶里顺流而转,水与茶叶紧密结合,有利于激发茶性。叶片较大,宜选用壶口大些、壶身大些的,便于叶片展发和冲泡结束后清理。

从容量多少来看,可以根据茶叶品种、共同饮茶的人数、品茗杯的大小等作为选择紫砂壶容量的考虑因素。

大多数茶友都钟情于容量小的紫砂壶(容量在100-200毫升左右),因为小壶便于试茶、品味。

香气不涣散,壶的容量低于100毫升的壶,适合泡细碎、嫩度高、叶片小的茶叶。大壶保温性较好,适合多人共同品饮,尤其适合泡普洱茶、红茶,因闷、热的特点,茶汤滋味更容易体现出韵味。

冲泡绿茶,可选用的器型较大,一般多为300毫升左右,器型身矮,开口较大,以使绿茶能够在85摄氏度左右的温度下充分展现绿茶特有的清香和清爽滋味,冲泡绿茶时,不用加盖壶盖,2-3分钟后,再盖上壶盖倾出茶汤,用品茗杯品饮。

冲泡红茶,选用器型可大可小。但要壶口小、壶身高,红茶需要高温焖,选用这样器型的壶是为了使茶香更甜醇、滋味更醇厚。泡乌龙茶,选用的器宜小。器小香气不涣散,香聚而香味佳。

从泡茶所呈现的气韵角度来看,古拙的壶适合泡重滋味的发酵度稍高的乌龙茶(如岩茶)、普洱茶、红茶等;清趣的适合泡重香味的绿茶、乌龙茶等;壶盖高的,似蒙古包穹隆状且壶唇高而薄的朱泥小壶,泡制重香气的乌龙茶,揭盖闻壶盖的香气,其壶盖的聚香功能不亚于闻香杯之闻香功效!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什么料子的紫砂壶适合泡什么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267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