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一把漂亮的紫砂壶,是这样养出来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9 13:34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977
内容摘要:收藏紫砂壶不仅仅是买一把好的壶,养壶也是紫砂壶收藏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正确养过的壶,才是一把真正的好紫砂壶。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如何养出一把美美的茶壶!开壶 都说万物皆有灵性,紫砂壶也是如此,如果

收藏紫砂壶不仅仅是买一把好的壶,养壶也是紫砂壶收藏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正确养过的壶,才是一把真正的好紫砂壶。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如何养出一把美美的茶壶!

开壶

都说万物皆有灵性,紫砂壶也是如此,如果培养它的灵性,首先要从开壶谈起,一位收藏家介绍,一个刚刚出炉的新的紫砂壶,是没有任何光泽的,所以,不能直接用来泡茶。在使用之前,要经过一翻处理,也就是行家所讲的开壶。

下面介绍一种最简单的开壶方法:

1、即将开壶的子冶石瓢

2、先准备好清水,清洗壶

3、用清水把里面冲洗干净

4、壶表灰尘擦洗干净

5、醒壶,开水冲淋壶身,让紫砂壶的毛细孔受热扩张

6、清理干净之后将水倒出。

7、选用宜兴红茶开壶。(一壶泡一茶的原则,选用什么茶叶,以后就泡什么茶)

8、泡到等水冷却之后,拿出去再次清洗~

来一杯,休息下,最后开壶完成!

养壶

养壶:一场细水长流的时光雕刻之美

一把新壶从开始泡第一壶茶的时候就开始和你结缘了,你要细心地呵护它。日复一日的泡养把玩,壶渐渐丰润如玉,人也不急不躁起来,不经意的有了足够的耐心,面对生活里的琐碎和无常。

泡茶之道旨在怡情养性,所以养壶的方式应符合这种精神,循序渐进,切忌揠苗助长,如此养成的壶才温润可亲,肌理之贵可与隋珠赵璧比美。

一把新壶从开始泡第一壶茶的时候就开始和你结缘了,你要细心地呵护它。日复一日的泡养把玩,壶渐渐丰润如玉,人也不急不躁起来,不经意的有了足够的耐心,面对生活里的琐碎和无常。

养壶的几个法则:

1 、一壶一茶,贵在专一,贵在纯粹

2 、忌沾油污,碰过油的手一定洗净了再摸壶。

3 、每次茶事完结,及时清理茶渣,不只为了爱壶本身,也为自己健康哦。

4 、每隔段时间,让爱壶休整一下再用。

养壶须注意细节,所谓细节制胜,就是在养的过程中注意细细打理壶的几个容易忽视的部件。

①壶内壁:用干净柔软的布,环绕擦拭壶内壁,包括壶底、内沿和出水口处等。

②壶外部:特别是壶底、壶钮和口流处。

特别提示:壶盖口沿处,沿接缝处细细擦拭一圈。这是泡养过程中最容易出现茶痕的细节处。

③茶事之后,及时清理:将爱壶倒扣在安全的位置,期待再一次美丽相遇。

玉不琢不成器,壶重养养出神。因壶适茶,因茶选壶,用壶养壶养出道理,愈是好的泥料的壶,愈容易养出精神。

紫泥仿古壶包浆之后的对比

壶,就是你自己。从心理层面讲,安静耐心的养壶,就是耐心细致而柔软的善待自己。所谓的珠圆玉润,不是一撮而就,那是一场细水长流的时光雕刻之美。

保养

紫砂壶的保养宗旨就是小心爱护、拿捏适度,同时在日常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5大禁忌。

1、避免放在灰尘多之处,存放茶壶时,避免放在油烟、灰尘过多的地方,以免影响壶面的润泽感。

2、壶内勿浸置茶汤,泡完茶后,务必把茶渣和茶汤都倒掉,用热水冲淋壶里壶外,然后倒掉水分。应保持壶内干爽,绝对不可积存湿气,如此养出来的紫砂壶,才能发出自然的光泽。

3、阴干时应打开壶盖,把茶壶冲淋干净后,应打开壶盖,放在通风易干之处,等到完全阴干后再妥善收存。

4、泡完茶后,倒掉茶渣,每次泡完茶后,应倒掉茶渣,用热水冲去残留在壶身的茶汤,以保持壶里壶外的清洁,否则容易使壶内产生异味。

5、强烈建议您不要用化学洗洁剂清洗,绝对不能用洗碗精或化学洗洁剂刷洗紫砂壶,不仅会将壶内已吸收的茶味洗掉,甚至会刷掉茶壶外表的光泽,所以应绝对避免。

养了半个月左右的对比图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一把漂亮的紫砂壶,是这样养出来的”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260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