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紫砂壶养护注意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23:03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432
内容摘要:被誉为“国粹”的紫砂壶,自古以来与奇石、兰花一起并称为“文人三雅”。作为收藏品,也是历史悠久。在当代,紫砂壶不仅是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载体和传播者,也是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的工艺品。随着原材料的减少,正宗

被誉为“国粹”的紫砂壶,自古以来与奇石、兰花一起并称为“文人三雅”。作为收藏品,也是历史悠久。在当代,紫砂壶不仅是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载体和传播者,也是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的工艺品。随着原材料的减少,正宗宜兴紫砂壶保值增值的性能也被看好。

“收藏紫砂壶,还得学会养壶,养壶的过程,也是人修养身心的惬意时刻。”有着20余年藏玩、制作紫砂壶经验的高级工艺师问清日前对记者说,在紫砂人的眼里,紫砂壶是有生命的,需要人的呵护。在呵护壶的过程中,人与壶达到了交流和沟通。一把好壶经过护养之后,会呈现古雅圆润、柔和细腻的色泽,摸上去也有润滑的质感,而且内敛的气韵,犹如一位含蓄古雅的高士。没有养护过的壶,带着很大的“火气”和“土气”,显得质地疏松,颜色偏黄,少有光亮。

“不管多么贵重的壶,都需要精心养护,只有养过了,才算是真正的好壶。”问清认为,养壶的过程,就是藏壶的过程。养壶忌讳一壶多茶。问清还强调,不管多好的紫砂壶,首先是其实用功能,其次才是观赏价值。如果不能用,多好的壶只是个摆设,就会使紫砂壶失去真正的意义。只要是正宗紫砂壶,养护方法正确,就会有收藏价值。

用“人气”去掉“火气”

据问清介绍,新的紫砂壶如果没有用过,会有很大的“火气”和“土气”,就需要“开壶”,去掉这些“味道”。“开壶”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壶在沸水里煮。先把壶和盖儿分别放在冷水里,再搁一把茶叶,用文火煮沸。煮上几十分钟,关火后等待自然冷却,再捞出来用柔和的棉布擦拭壶身至干净,晾干后就可以使用了。

问清说,煮壶切忌乱投茶,因为一把壶最好只泡一种茶,所以“开壶”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茶叶。

“养壶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时间。”问清说,精品紫砂壶需要上等的茶叶来养,如台湾高山冻顶的乌龙茶、福建安溪乌龙茶以及铁观音,还有红茶。最好不要用花茶,因为花茶太香浓,而且最好用山泉水或者矿泉水冲泡。

泡茶的时候,先用热水冲一下壶身,再往壶里注水。然后要用棉布把壶身上的水渍擦拭干净,以免日久影响了壶的“品相”。要始终保持壶的清洁,尤其不能让紫砂壶接触油污,保证壶的结构通透。等不用的时候,要用清水把壶冲洗干净,晾干搁置起来,等于给壶“放个假”,休息一下。

“经过泡养的壶,有人气在里面,就会显得柔和细腻。”问清说,泡养后的紫砂壶,包含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会显得珠圆玉润,发出内敛的油亮光泽,而且长久的摩挲,会有婴儿肌肤般柔润光滑的质感。

不能抹煞其实用价值

“我觉得,紫砂壶首先的功能是实用,无论多么值钱的紫砂壶,如果不能用,那也是不完美的。”问清认为,无论有多大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紫砂壶的实用功能不能被抹煞。

问清是土生土长的宜兴人,从小在紫砂文化的滋养中长大,祖辈上都在制作紫砂壶。她长大后继承了这一技艺,以制作传统的手工紫砂壶而见长,并在传统中不断摸索适合现代人收藏和使用的造型。

问清很强调壶的实用性。在她看来,紫砂壶是最贴近百姓的传统工艺品,把中国的茶文化和紫砂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如果实用功能被弱化,那么紫砂壶工艺的传承就会遇到困难。

“养壶是个很重要的事情,急不得,也虚不得。”问清说,首先得有耐心。日月的积累,会在壶身上有体现,壶“吃了”多少茶和水,就会有多大的价值,而这个价值非一朝一夕能为。其次要淡泊。藏壶的人如果老想着用壶能获取多大的利润,那也养不好。“价值是在不经意间获取的。”问清强调,即使再贵重的壶,也需要养护,束之高阁,反而会影响壶的质量。就如老藏家,不会冷落了架上的每一把壶,也不会“累垮”了桌上的每一把壶。

紫砂壶之所以能历经千年而不衰,如今又创新性地传承,是因为紫砂壶包容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人们体验的是一种胸怀和境界。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紫砂壶养护注意点”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231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