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茶席上不起眼,却有大作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7-01 05:03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982
内容摘要:在《茶经》的第四章中,陆羽就曾记载泡茶时需用到的二十八种器具:风炉、筥、炭挝、火筴、鍑、交床、夹、纸囊、碾、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筴、鹺簋、熟盂、碗、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都篮。这些

在《茶经》的第四章中,陆羽就曾记载泡茶时需用到的二十八种器具:风炉、筥、炭挝、火筴、鍑、交床、夹、纸囊、碾、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筴、鹺簋、熟盂、碗、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都篮。

这些繁复的器具,随着时间的迁移,到现代的茶桌上时,已经精简了许多。

几乎每一个泡茶人都知道茶壶、盖碗、茶杯的重要性,却很可能忽视茶桌上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认为它们可有可无、甚至有些多余。

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被“历史”留下来的茶具。

它们的虽然存在感较低,但每一件都有大作用,一旦缺少,就会很麻烦!

茶仓

许多茶客对储存茶叶的意识比较薄弱,认为茶叶放在购入时的包装里就好,不必另买茶仓。

实际上,茶仓就像茶的“住所”,作用不容小觑。

分装茶叶

茶叶存放得当,与它所在小环境的稳定性很有关系。

将小部分的茶从茶饼或茶砖中分装出来,随手取茶就会非常方便。

如果每次喝茶都需取用茶饼,茶叶就会多次接触到外界空气,容易受潮、变质、吸入异味。而茶仓则很好地避免了这个问题。

还原茶香

老茶都需要醒茶,让它从长期堆放储存的状态里还原过来。

醒茶的方法是,先把茶叶从茶饼或茶砖中撬出,再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中通风透气,最后将茶叶收入紫砂罐或陶瓷罐中,以备取用。

等到泡茶时,茶质唤醒、茶香聚集,万事俱备,便可泡茶。

美观雅致

茶仓不仅具有很好的功用,还能装饰茶席。

不同造型的茶仓,与茶席的布置相互呼应,增添了美感,更显出雅韵。

茶匙

茶匙形似汤匙,体积虽小,却不可或缺。

取茶卫生、方便

在取干茶时,茶匙直接与干茶接触,避免了将手上的细菌混入茶叶中,从而影响茶叶的洁净、对人体产生安全隐患。

取湿茶时,因为茶叶在冲泡过后会吸水膨胀,塞满整个茶壶,而茶壶的口径通常较小,倒出来不方便,用手挖取也不卫生,这时用茶匙就方便了许多。

把控投茶量

另外,茶匙舀取茶叶的体积都是固定的,因此还可以作为计量茶叶的一种方式。

盖置

将茶叶移入泡茶器或倒掉冲泡后的茶叶时,壶盖或碗盖就显得无从安放。

这时候,手边有一个盖置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盖托的功用类似于筷子托,是将盖子托住,使之不直接接触桌面,以避免污染。

毕竟,盖子是会直接接触到茶汤的部分。与入口相关的,都需多加注意。

因为盖置的设计多样,造型也颇为有趣,许多人甚至会把它当做茶宠,让茶席更活泼。

茶漏

在奉茶时,如果茶杯底还留有细碎的茶叶,就会影响茶汤的美感,不雅观,也扫了喝茶的兴致。

茶漏,就是用来过滤茶末的,一般置于公道杯上。

对于茶叶,尤其是压制过的茶饼、茶砖来说,因为拆封、撬开的过程容易产生碎渣,就必须用茶漏进行过滤。

这样,到杯中的茶汤,才能干净。

茶巾

茶巾,一般以深色、棉麻质感为主,是茶席中稳稳的存在。

保持茶席洁净

茶巾可以用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也可以用来擦拭滴落桌面的茶水。

如果没有它,茶桌就容易变得湿漉漉的,让茶客产生不洁之感。

若在斟茶时,有杂汤从杯底滑落,还会污染杯中的茶汤,也显得不礼貌。

“客人本位”的待客之道

茶巾的折法亦有讲究,一般分成长方形(八层)与正方形(九层)两种。

用杯(盖碗)泡法时,茶巾呈长方形放茶巾盘内;用壶泡法时,不用茶巾盘,则采用正方形折法。

茶巾虽小,却象征着正统的待客之道。将茶巾的折口朝向主人,意味着对客人的欢迎与尊重。

在茶桌上,茶具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这不是茶道中的刻板要求,而是经过人们长期的经验积累,留下来最顺手的道具。

说到底,茶具是为茶、为人所用,能够流传至今,都是有道理可循的。

看完这篇以后,再去学习如何泡茶,就会更加清楚啦。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茶席上不起眼,却有大作用!”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228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