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新华手工银壶匠人苏海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7-03 16:15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808
内容摘要:初识初见他,是通过一位老友介绍。他了解到我们寻找手工匠人的初衷后推荐了苏海青师傅,他什么也不肯说,执意要带我们去看看。初见还未到门口时器物与器物间的敲打声已经在耳边响起。从大门看进去一个消瘦的老人家拿

初识

初见他,是通过一位老友介绍。他了解到我们寻找手工匠人的初衷后推荐了苏海青师傅,他什么也不肯说,执意要带我们去看看。

初见

还未到门口时器物与器物间的敲打声已经在耳边响起。从大门看进去一个消瘦的老人家拿着一把,已经成型的半成品银壶。皱着眉头来回打量壶嘴的位置,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摸头苦恼,嘴里不知道在嘟囔些什么实在不忍打扰。

几分钟过去,他未察觉已在门口多时的我们。也许是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他看到了门口的我们,便招呼到家喝茶。

通过这次简单的聊天,我对这位固执有趣的老人家有了初步的了解。

匠人之路

他出生于一个世代打制手工银器的手工世家,祖辈都是银匠,一出生就伴随着敲打银器的叮咚声长大。

海青师傅说:按理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本应该比其他师傅起步早,其实并没有。父亲很早就远走和很多手艺人一起到青海、西藏、贵州等地学习打制民族器具。

那个时候,匠人几乎没有出路,父亲选择留下在外地做生意。常年不回家,母亲便不让我碰这些工具,她希望我好好读书,连画画也不让,更别说打制银壶。当时爷爷、叔伯们都是在一间小屋里打制,出来时房间也都会上锁。

后来是因为放学常去村里其他伙伴家玩耍,有机会同其他小伙伴一起学习打制。师傅看我很是喜欢且很认真,就说服了母亲。我这才有了机会,走上匠人这条路。

独具匠心

也许是这条路来之不易,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格外珍惜。

说起关于大师称号或者非遗传承人,他摇摇脑袋说到,说实话不想要是不可能的。但这个东西不能强求,而且确实还小的时候一心只想打壶,也没有心思再去上学,我们这一辈的没有几个是有学历的,不像现在年轻一辈,读完书再来学几年,就可以成大师。

时代是这样,我们改变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专注的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每一把壶都用心去打,在传承老祖宗的文化的同时学习现在年轻人创造力。

其实,现在这一代人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你看我们以前打一辈子壶,最愁的就是卖不出去。现在好了,他们用互联网把银壶卖到全国各地,让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我们这些传统手艺,很多做日本银壶的同行都来看我们的“一张打”。

这天,我们聊了很多,我对眼前这位老人家有着发自内心的敬佩。

他和其他常见的匠人不同的是,他对银壶品质的追求、对时代变迁的接纳、手艺人的执着。他说作为一个手艺人首先是守好本分,专注的去做好,再在作品中投入自己的心血和精神,至于是不是大师,让品质和消费者说话。“知世故而不事故”这大概就是对苏海青师傅最好的形容词。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新华手工银壶匠人苏海青”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228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