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明明是茶具,为什么却不叫茶杯、茶碗,而要叫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03 00:33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833
内容摘要:品茗用美器,美器选建盏。流光溢彩的建盏源于一捧坯土,却通过高超的工艺和手法,在经历火焰之后凤凰涅槃,焕发出独一无二的美感。1.何为建盏建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为茶而诞生的官窑瓷器,最早发源于宋朝,因产地在建

品茗用美器,美器选建盏。流光溢彩的建盏源于一捧坯土,却通过高超的工艺和手法,在经历火焰之后凤凰涅槃,焕发出独一无二的美感。

1.何为建盏

建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为茶而诞生的官窑瓷器,最早发源于宋朝,因产地在建安而得名,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建盏一般都是口大底小、形如漏斗,造型古朴浑厚,胎体厚重,釉色莹润,其窑变的釉面五彩斑斓、虚幻迷离,因此备受古代皇族及社会名流的追崇,也是宋朝皇室的御用茶具。

建盏的油滴斑、兔毫丝、纯黑釉盏是窑工创造发明的特殊装饰效果,窑变则完全是浑然天成的,千变万化,每一种窑变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

它的烧制步骤十分复杂,需要经历选瓷矿、粉碎淘洗、配料、瓷土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等十三道工序。因为建盏的胎制含砂粒和铁矿非常多,蕴含很多细小气孔,所以用建盏喝茶有利于茶汤保温传香。由于釉料本身含铁量高,在冲泡茶叶时,会有铁离子进入茶汤,更有甚者还会把磁铁吸附在底部,也起到了软化水质的作用,所以建盏一直都是上乘的茶具之一。

有一件叫“曜变天目”的建盏十分珍贵,就藏在日本东京博物馆里,据说是北宋时期由在天目山径山寺学佛的日本和尚带回去的。曜变一词原意为“窑变”、“容变”,十五世纪前后,人们开始用含有“星”“辉”之意的“曜”字来命名瓷器。

曜变天目是根据光线的反射方向而改变颜色,若垂直观看,斑点成蓝色;若斜著观看,其斑点成金黄光泽。曜变天目在世界陶瓷史上,也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珍品。

2.如何鉴别

看器型:建盏的器型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种,不管哪种器型,一定要满足器型规整,无大的变形和凸起,不开裂、无气泡、少针眼的条件。可以将建盏倒扣在表面平整的桌子上,或者拿两个相同口径的建盏盏口相扣,观察是否紧密贴合,如有左右晃动的现象,则说明器具变形,器型不佳。

看斑纹:每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建盏的斑纹都各不相同。但是好的建盏都有一些共性,好的兔毫盏斑纹的底色应该是青黑色,而其斑纹应该是纹理清晰且分布平均,有较强的三维立体效果,尤其是兔毫能够从盏口延伸至盏底者为最佳。

看胎质:建盏的胎土是铁含量很高的铁胎,这也是能烧出各种不同斑纹的主要原因。建盏的底胎特点是胎制厚重粗糙,颜色一般为深灰或深褐色,轻轻敲打有类似金属碰撞的声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胎土只能取自福建省建阳水吉一带。

看釉料:如果在购买建盏时,看到斑纹粗大且颜色十分炫目的建盏,就要特别注意了。因为它可能添加了一些其他的化学原料在里面,很可能不是用当地的原矿土和原矿釉烧制,这种最好就不要去购买了。因此建议大家一定要通过正规的渠道来购买建盏,详细了解所要购买的建盏出处,并查看盏上是否有工艺师的落款,有没有提供证书等。

看幻彩:建盏的精品离不开幻彩的效果。好的建盏会泛出蓝色、银色、金色等效果,而且在阳光、灯光或者装入茶汤后反射出不同的光芒。

3.怎样养护

刚入手建盏,可以用武夷岩茶或别的橙色茶汤去煮建盏,时间在三到五分钟即可,不需要长时间泡煮。

建盏饮完茶之后,用开水烫一下,然后正常去清洗干净即可。可以放在通风易干之处,也可以用柔软茶布擦拭干净。千万不可以使用细砂布砂纸抛光布等擦拭建盏。这样做会损伤盏的表面,使盏失去自然光泽、留下划痕,从而对盏造成永久伤害。

顺其自然地喝茶、养盏,才是盏友积极生活、投身世事地践行茶之道与建盏之道。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明明是茶具,为什么却不叫茶杯、茶碗,而要叫盏?”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219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