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一把好的紫砂壶必须要经历这些工序!分别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16:51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510
内容摘要:做紫砂壶不容易,做一把好紫砂壶更不容易。紫砂由于其特殊性,需要紫砂艺人们用手来完成一把一把的创作,短则几日,长则数十日,倾注其中的心血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完,来看看一把紫砂壶是如何诞生(部分过程),你就能

做紫砂壶不容易,做一把好紫砂壶更不容易。紫砂由于其特殊性,需要紫砂艺人们用手来完成一把一把的创作,短则几日,长则数十日,倾注其中的心血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完,来看看一把紫砂壶是如何诞生(部分过程),你就能体会其中艰辛!

1、打(打搭只,打泥条,打身筒)

做壶第一道工序,就是把泥料处理好后开始打泥片、泥条、然后打身筒。把配好的泥条料、底满片料用木制的搭只打出所需要的厚度、直径底、满片,打泥条、打片子叫打搭只,严苛地规定几搭只,就必需打出所需要厚度的片子。打泥条要打出中间与两头,上下需保持一致厚度。此基本功,初学者就得学三个月,需耐得住寂寞,有毅力,不怕苦。师傅只要听到木搭只声,就知道徒弟的规范程度。

2、围(围身筒、围子口)

壶泥条打好后,同时准备好底满片,把围片放在转盘上,把泥条围好接口。围也就是定好了壶的直接尺寸,然后再打身筒,收底上好底片,然后收口,上好满片,这样初步就把壶的轮廓完成了。

3、切口-----上满片

4、擀(擀身筒)

壶身轮廓完成后,就需用木拍子擀出所需要的准确壶型。木拍子讲究的用柏木、枣木,近几年也用红木。打身筒,擀身筒最佳是柏木料拍子,其次是枣木料拍子,因木拍子的厚度、大小,材质的紧、密、轻、重都有讲究。柏木、枣木拍子适合打身筒。

5、篦(篦身筒、篦盖头)

用竹子做的规范壶身工具称为篦只,利用竹子的圆弧,用斜凿、锉刀精加工做出符合壶身外轮廓线的弧度,使用时把壶身放在木转盘上,用篦只在壶体上顺时针规范拖压,使壶面光洁规正。而且要达到要求的线型,一个壶一般需要做几块篦只才能达到,全凭个人对造型的理解,每把壶的造型,需每把壶的篦只,而且都应该是自己亲手做,经过几十年全手工做壶,会长年积累几百只篦只。

6、搓(搓嘴、把)

预先准备好的嘴把泥,用手搓出需要的嘴把初型,需用手掌的技巧来控制嘴把的粗细与大小长短。然后弯出形体,有经验的艺人,搓出的嘴把能一步到位,且与壶身连接协调和谐,并富有神韵。

7、 开嘴孔

8、装(装嘴、把、足)

将已经准备好的壶嘴、壶把安装连接到壶身部位。

9、推墙刮底

就是壶身里面加工操作的术语,壶外面光好后,里面要用竹子做的工具把墙、壶底顺时针推刮出整齐光洁的痕迹,作用是吃紧内墙、底的泥门,如有小缝可以弥补掉,泡茶养用,可爽快倒出旧茶叶,也是检验好壶的一道标准要求。

10、光(光明针)用牛角开成薄片

做成方口、斜口、厚薄不一的工具,宜兴制壶人叫明针,用时把加工好的一头浸在水罐头里,待光壶时,右手二指可任意弯到壶身需要的弧度,光压。光嘴、光把也是如此,就是明针加工修饰到制壶者的要求,所谓用来得心应手,把作品最后光压出精神气韵来。

11、敲(敲底章)

壶完工后,壶底要留下作者的名字章款。在壶上盖图章,坯体软硬都不行,需在干硬正好时敲章,制壶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一般摸一下壶底可感受出软硬程度,把壶反身壶口朝下,里面有顶柱支住,壶底用小木榔头在图章上四边均匀敲出印记,需清晰端正,然后晾干烧成。

看完这些真是让人感叹做紫砂不易,紫砂壶能传承至今全靠祖祖辈辈辛劳的制壶艺人们付出的汗水。我们也应好好爱惜手中的每把紫砂作品,它不光是匠人精神的传承,也是中华工艺的传承!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一把好的紫砂壶必须要经历这些工序!分别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216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