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银壶纯度的重要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03 00:35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023
内容摘要:我们一说到银壶,纯度就成了绕不开的话题。银壶的纯度,到底有多重要呢?纯银不纯,好银壶不“薄”纯银到底有多纯?纯银其实并不纯!国际纯银标准是925银,当银含量达到92.5%时,就称为“纯银”。银纯度越高就越柔软

我们一说到银壶,纯度就成了绕不开的话题。银壶的纯度,到底有多重要呢?

纯银不纯,好银壶不“薄”

纯银到底有多纯?纯银其实并不纯!

国际纯银标准是925银,当银含量达到92.5%时,就称为“纯银”。银纯度越高就越柔软,而且容易氧化。西方在19世纪中叶就研发出了925银,不仅硬度提高很多,抗氧化能力也变得很强。自从1851年蒂芬妮推出第一套925银饰品后,925银便开始流行看。

真正高纯度的白银称为足银:纯度达到99.0%时称为足银,99.9%千足银,99.99%万足银。国内足银广泛用于用于生产各类银饰品。

目前我国市面上大部分银壶生产商采用银料为国标一号银,国标一号银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9月17日颁布的国标GB/T41352002中的纯度为99.99%的白银。但是,大多数厂家在切割原料、银砖化银压板的过程中,加入0.5%到1%的铜,而其成品银壶纯度只能勉强达到99.0%。

追求轻且薄银壶的壶友一定要注意,特别轻薄的银壶纯度一般在95.0%左右甚至更低。成品纯度在999以上,容量1500ml左右的中号银壶,壶身厚度一般在1mm到1.2mm之间。壶身厚重些,烧出的水韵味会更足。

纯度高,养生效果好

从体验上来说,高纯度的银壶烧出来的水是甘甜的,能使茶汤变得柔润丝滑,茶香四溢。低纯度的银壶烧出来的水往往有些许的晦涩难咽,对茶香的激发效果也不稳定。

从安全角度来说,高纯度银壶杂质的含量微乎其微,对身体有益无害。低纯度银壶,除铜外,或多或少含有铅等杂质。铅是众所周知的毒性重金属,一旦进入人体就很难排出。铅超标则会对神经、造血、消化、肾脏、心血管和内分泌等多个系统产生危害。

纯度高,看起来更漂亮

从感官上来看,同样是亮面的新壶,高纯度银壶会给人一种透亮的感觉,并有镜面效果(高纯度白银反射率可高达99%)。低纯度的银壶则壶身发暗,没有那种晶莹剔透的感觉。

在银壶使用过程中,银与硫化氢等起反应,表面发黄变黑,属正常现象。高纯度银壶经过精心保养后表面会形成均匀的氧化层,油润有光泽。低纯度银壶则由于杂质析出或与空气中某些物质其反应后生成不同颜色的化合物,壶表面斑驳陆离,颜色不统一,且暗淡少光泽。

纯度高,工艺价值高

从一块银板,到一件精美的银壶作品,需要经过化银压板、制胎、錾刻、焊接组装、打磨抛光等多道工序。压板时,银料纯度越高就越容易起泡,加铜后就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錾刻时,银料纯度越高表面越“发肉”,錾刻工作量会增加很多。焊接时,银料纯度越高焊接难度越大,为保证成品只能使用高纯度焊药。打磨抛光时,纯度越高越容易出现划痕

根据蟠龙工艺的生产现场统计,不掺铜的银壶与掺铜的银壶比较,同样工艺质量要求,大约要多花50%的工时。

好银壶,少做旧

有的壶友或是没时间打理银壶,或是不喜欢新壶的感觉,就直接入手了做旧的银壶。许多厂家也会在银壶出厂前就做旧了。

个人认为好银壶不宜做旧。一是新银壶,要的就是足银本身晶莹剔透的感觉,表面做的乌漆墨黑就不是足银的感觉了;二是做旧的材料大多是不能食用的化学原料,即使是表面做旧,对水质依然会有或多或少的伤害;三是有些厂家做旧,主要目的是遮掩银壶瑕疵,比如壶身不周正、表面不光滑、砂眼焊缝划痕等等。正所谓一黑遮九丑。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银壶纯度的重要性”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208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