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铁壶煮雅韵,好水泡茶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21:46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632
内容摘要:茶人进阶之路,少不了一把铁壶。爱茶的人对好茶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一个好的煮水壶会让爱茶人离追求的茶更进一步。拥有一个好铁壶,放在家里,煮水泡茶用茶汤会更甜、更滑。看着自己养的壶越来越亮,心情也会变好。拥

茶人进阶之路,少不了一把铁壶。

爱茶的人对好茶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一个好的煮水壶会让爱茶人离追求的茶更进一步。

拥有一个好铁壶,放在家里,煮水泡茶用茶汤会更甜、更滑。看着自己养的壶越来越亮,心情也会变好。

拥有一个好铁壶,收藏起来,或者放在博古架上,朋友来访时可一同欣赏。

拥有一个好铁壶,送给爱茶的朋友、长辈、老师、领导,有心的礼物总会让人感动。

茶道讲究一个“静”,花道讲究一个“定”,香道讲究一个“沉”,三者并称为三大雅道,蕴含了佛教禅的精髓。

一把工艺卓越的铸铁壶,由内而外的散发出宁静、安定、沉稳的气息。

博山炉里焚上一柱香,袅袅的烟雾和安详的气息,令品茶之人忘却烦恼,全心沉浸入这非同凡响的境界之中。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图中同款博山炉

越来越多的茶人开始认识、收藏、迷恋铁壶。拥有一把铁壶不仅可以怡情养生,更是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

闲暇之余,坐在窗边静静的品茗,提起一把饶有年头的铁壶,看着水柱由壶嘴自上而下倾入壶中。

爱茶随着水花旋转浮起,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聆听窗外树叶沙沙作响,备感温暖安宁。

日本茶道源起于唐朝,是派遣到中国的僧侣,将当时中国唐朝的佛教和茶文化一起带回日本。

随着唐宋时期中国的茶叶兴起与饮茶文化推行于日本的佛教寺院,又逐渐普及于民间,使品茶的习惯深入日本民间,并日益兴盛起来。

茶道的推行,铁壶的使用更加普遍,众多精美且雕工精细的铁壶也是在此时期产生,著名工艺大师及工作室也如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

茶之道追本溯源就是:把水烧开,放进茶叶,用适当的方式喝茶,这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老铁壶,回归其本质,可以煮水,崇尚简朴,低调,无哗众取宠之嫌,于茶台中静静安放,也就是作为煮水之具。紫砂壶为茶而生,铁壶为水而存。回归本铁壶为水而存。

回归本源,铁壶就是一个煮水器,茶人因煮水泡茶而有其存在源,铁壶就是一个煮水器,茶人因煮水泡茶而有其存在的意义。

去除华丽的装饰,回归煮水泡茶之基本要求,追求铁味的纯正,品味老铁壶之简约古朴美。勿因铁壶之精美而忘了“茶宜精行俭德之人”之本意。

铁壶是一把可以使用的煮水器具,它也可以是一件艺术品,一件难得的古董品。

一把好的铁壶,善待它时,回馈给您的永远会是一壶圆润浑厚,且富含二价铁的好水及不断升值的历史价值。

铁壶烧水沸点温度高,比一般不锈钢随手泡等要高出5-6度,且保温时间也更长,利用高温水泡茶,可激发和提升茶的香气。

尤其对于老茶而言,陈化时间较长,是必须采用足够的高温水才能淋漓尽致把其内质陈香和茶韵发挥出来。

日本大师铃木制作,立地成佛铁壶。纯手工制作,铸造工艺繁琐,一模一壶,是日本高端铁壶工艺。

水质甘甜

铁壶煮出来的水,口感较圆润、甘甜,用来冲泡饮品,可有效提升口感。冲煮可有效去除茶中的异味,提升口感。

壶嘴

简朴大方,出水流畅,断水得宜。

壶盖

纯铜壶盖,圆润光滑,品味非凡,典雅大方。

壶身

肌理细腻,壶身立体浮雕佛像工艺精美,展现了匠人高超的艺术素养和铸造工艺。

提梁

提梁采用纯铜精心铸造,经过打磨抛光处理,不扎手,方便使用,且铜易导热,隔热性能良好。

内壁

内壁天然无涂层,采用传统炭火高温氧化防锈工艺,防锈持久可靠,煮茶更加健康。

做工精湛,匠心即诚意。

我们为每一件产品,注入艺术与文化的灵魂。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铁壶煮雅韵,好水泡茶香”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188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