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建水紫陶:功夫在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19:09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173
内容摘要:“建水紫陶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并不能走机械化产业路线,必须坚持手工的传统工艺。”当记者来到建水县百年古宅的朱家花园旁,在古风犹存的四合院内,见到了正在制陶厂里忙碌的田波。在没有遇见田波之前,每个人都会猜

“建水紫陶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并不能走机械化产业路线,必须坚持手工的传统工艺。”当记者来到建水县百年古宅的朱家花园旁,在古风犹存的四合院内,见到了正在制陶厂里忙碌的田波。

在没有遇见田波之前,每个人都会猜测这位承接古老制陶工艺的人,应该是白发须须,手持一根旱烟袋,眯着眼端详刚出炉的紫陶,趁着阳光,然后思考一个中午。然而,田波却是典型的“70后”创业者,与3000多年的建水传统制陶历史相比,似乎显得有些年轻,而他正带着更年轻的团队走向深蕴莫测的紫陶市场。

就在不远处,建水县紫陶工业园区尘土飞扬,那里一切才刚刚起步,而田波所在的瓦窑集中村里,这些紫陶手工作坊,显得有些安静。

陶茶居工艺美术大师田波称,建水紫陶工艺分镇浆制泥、手工拉坯、湿坯人工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制、无釉磨光6大工艺。

传统手艺

“传统紫陶制作工艺传承至今,要掌握好每项工艺是一个痛苦漫长的过程,如果耐不住寂寞,就将偏离传统轨道。”如今,身为建水陶茶居紫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田波,在谈到古老的制陶工艺如何融入现代技术时,依旧那么执着。

“目前,每项制陶工艺环节都能用快速且高效的机械、模具、电脑等替代,但这样制作出来的陶瓷品和传统手工艺作品有着本质区别,制陶工艺不能因为有了现代技术就背离了传统工艺,只有依托传统制陶的技艺、手工创造的艺术,才是建水紫陶走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古语说:“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田波介绍,建水紫陶在制作工序中,虽没有“七十二成器”那么复杂,但制陶复杂程度,古今一脉相承,不相上下。

田波说:“在制泥环节,就有取土、风化、配土、捶碾、过水、搅拌、镇浆、筛浆、滤浆、滤水、日晒、陈腐等工序,陶泥不能有半颗沙粒,要做到细如膏脂,稍不注意将影响后面陶器的成型,尤其是使用手工捏造不易成型,经常出现变形、断裂成品等情况。”

走进陶茶居的加工坊,工艺师在拉坯、修复、雕刻、绘画等环节上,各占一环。尤其是拉坯,就像变戏法一样,陶艺师把泥砣放在不停旋转的模具上,用手顺时针或逆时针来回拿捏滑动,不一会儿,一个有模有样的陶坯便成型。

通过镇浆制泥和手工拉坯两个环节后,成型的陶坯便交给了精修师,而精修则是紫陶制作中的一门绝活。

“精修师,一般要从小就学起,需要很高的悟性,紫陶从镇浆到出炉需要一年,陶艺师就没有具体出炉的时间,陶艺功夫深,一辈子也学不完,一天能精修3至4个,已经算技艺超群了。”说这话时,年仅28岁的文伟正在精修一个他们称之为“风水缸”的陶坯,作为土生土长的建水人,他已经从事这个行当10余年了,他在陶茶居的加工坊还只是计时工。”

文伟介绍,精修是一门细活,要学会很多古典图案的绘制,在湿坯装饰和雕刻填泥的环节,这些装饰和图文才是构成陶艺的核心价值。

“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艺术爱好者到建水来选陶坯,在选中的陶坯上绘制好图案后交给加工坊来烧制。”

文伟说:“一只价值不过十几元的小陶坯,通过若干道工序制作出炉,一个缸就能卖到几万元,每当作品被买走,我们心里就有一种成就感。”

整合发展

在建水西庄镇和瓦窑村一带,都流行说陶料是“五色泥料”,是“土黄金”。据了解,紫陶泥分为紫、黄、红、青、白5种颜色,每种色配方不一样,泥料成型前,陶艺师要把配好色的泥土加适量的水放进搅拌池搅匀,这样反复多次,待泥沙沉于底池,然后用布袋一袋袋装好封口,搬运到太阳下晾晒。

目前,建水紫陶的泥料主要产自于距离县城8公里外的建水西庄和瓦窑的矿带土,这里的泥土含有一定的氧化铁成分,黏性好,还带有磁性,耐高温,但遇风就会起裂痕。

“每到春风一起,这种泥土制作出来的陶坯容易开裂,在2至3月间一般都是刨光和擦沙,手工打磨这些紫陶成品。这些泥土融合时采用井水效果会更好,在雕刻陶坯时要带上塑料套,防止水分过度蒸发,避免局部开裂。”

田波介绍,在紫陶高温烧制环节,大的陶艺产品的成功率仅有60%左右,塑性不好,收缩比较大,建水的陶坯收缩比在27%左右,陶坯较大和较小的都不容易烧制,而相对适中的陶坯成功率要相对高些。

“公司一年生产量在600件左右,茶罐、生活用品类的陶器越来越少,工艺美术品占据80%以上,拥有来自上海、广州、昆明等省内外的经销商几十家,在销售半径内,省内依然是主要销售地,这与陶器不易运输有一定关系。”

田波指着身边一只近1米高的紫陶说,别看它表面光鲜四射,其实它底部有裂痕,当时客户定做了一对,他们就同时做了6只陶坯,才有2只成功。

“在制陶制制作中,陶泥的用量还是很大的,而这些陶泥一层一层的分布在当地土山上,在烧砖厂、挖公路、建水窖时就会挖出来,成堆地堆上,目前还没有勘探过这种陶泥的储量。”

田波说,这种粘土也是有限的,大批量用在建筑上是不可能的,毕竟陶泥制成的建筑材料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所以目前主要用来生产工艺陶器,这对陶泥的消耗上就会缓慢一些。

“随着紫陶业的迅猛发展,大规模开采陶泥时,就会涉及到山地和林权问题。只有充分实现这些泥土的综合利用,权衡好建筑用泥与工艺用泥之间的比重,才能避免因陶泥的开采而影响当地自然环境。”

田波说,目前,建水县从事制陶的手工作坊大大小小有100多家,相对成熟的有50多家均主要集中在西庄镇和瓦窑村一带,现代化大型制陶企业很难从传统手工制陶中脱颖而出。

针对这个问题,建水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建荣有着新的看法,2平方公里的建水紫陶创意产业园区,或许能改变困局。

李建荣说:“依托未来较好的物流体系,在园区相关配套设施齐全的环境中,紫陶产业会获得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随着紫陶工艺品开发,紫陶的品质、品相和工艺都成为民族特色工艺品,从旅游消费上获得稳步发展。”(图源于网络)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建水紫陶:功夫在手”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184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