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关于中国游客到日本买马桶盖、日用品以及大米的话题沸沸扬扬。甚至农业部领导都站出来说自己不吃日本大米,表明立场。媒体炒作这类事,初衷大概是为了鞭策民族业者和有关部门,却被冠以崇洋媚外,甚至有人说这是一场内外勾结的阴谋。
其实,中外差距造成的压力一直是改革开放的主要动力。近代以来中国的使命就是赶超,万众一心、翻江倒海、泪流成河的赶超。拨乱反正后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成长,总算有了自信,尤其是赶超的自信。但挥之不去的各种各样的阴谋论,却使这种自信好生奇怪:只要技不如人,就是别人的阴谋;只要自己生病,就是别人下毒;把鞭策当抹黑。这种强烈的被害意识,别说自信,就是当成正常,都不好意思。世界上,有几个正常国家是用阴谋论启蒙开窍文明开化的?
如此浮躁之际,会想起一句禅宗偈语:吃茶去。
几年前,一个喜欢茶的朋友建议我去日本买日本铁壶,因为可买的东西实在不多。他说北京高端茶社推崇日本铁壶,即使代购,也是一桩不错的生意。这对我多少有些刺激,我去过一些日本传统手工作坊,比如制陶、和纸、和服、日本刀、折扇、漆器、以及铁壶等。
其实,与其他日本传统技艺一样,铁壶最初也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既然咱礼崩乐坏,却又好这一口,那就礼失求诸野。如果要奋进,就把老祖宗的手艺捡回来,争取赶超。
目下的浮躁,几乎都在发生在常识上。不妨用铁壶泡一杯清茶,静观本来面目。
国产铁壶未来及日本老铁壶制造现状
铁釜是中国传过去的,但日本人不会叫它作中国铁釜。因为这是在同一个文化圈内,相互进行文化物质上的交流后,各自的文明会在这个物质上,进行改造,赋予其新的精神寄托与用法,留下各自文明的印记。所以日本铁壶只是目前的一个名称,就目前所能知道的不久的将来,铁壶不只是日本的,更是会成为日本、台湾、中国三地共有的铁壶产业。
唐宋文化的铁器在东瀛土地上的转化。
铁釜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而特别在我国唐宋时期,经茶圣陆羽的推广介绍,那时候,已经十分盛行煮茶式。而铁釜(时名为汤釜)是当时中国茶道里十分流行的一种煮水器具。在唐宋时期与日本国的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中,制釜工艺跟着绿茶树种与制茶方法、茶道、给日本僧人带回日本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日本人没有对铁釜进行改造,只是遵循他们在中国学到的制造方法,使用方式延续着。
大约在五百年前,日本茶圣千利休确立日本茶道,铁釜(汤釜)成为日本茶道必备的一种器具,而日本茶道,是自上而下的影响着,首先在各藩主大名之间流行,再到武士阶层,再传播到平民。而在大约四百年前,日本盛冈南部藩主,在他的南部辖区内,聘任了许多制釜师,最开始的目的只是促进当地的制造工业,但因为各代南部藩主对茶道的热衷,不断促使着创新,还有市场的巨大需求,尤其第八代藩主利雄公特别喜欢茶道,并且拜师在第三代御釜师小泉仁左卫门的门下,尝试自己制作茶具。促使御釜师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煮水工具铁壶。即按茶道用的铁汤釜尺寸大小缩小,并加上壶嘴和把手。
一经研制出来就十分受欢迎,因南部盛冈地区在日本的东北部,是日本自古以来便以出产砂铁、岩铁等良质铁矿闻名,所以那个时候铁壶作为一种比当时民众家中的陶壶更耐用也更实用的器具,在当时是各户各家是都有一把。而后在这股风潮流行到京都,而京都地区的民众,更讲究器物要精美细致。所以京都的铁壶在壶身与盖子跟南部铁壶有着鲜明的区别。首先京都的铁壶是铜盖,不易生锈,而且在二百多年前的京都地区,出现如龙文堂、龟文堂、金寿堂等堂号,都有着在壶身上,放上日本特色风景的技艺,富士山,琵琶湖的近江八景,树木,家园,樱花都是其在铁壶壶身经常使用到的纹饰。
而今,铁釜在东瀛土地上完成转化,一个回流的作品,我们应该放下唯华夏文明作品方为正统的心态,去慢慢的,仔细地欣赏这件器物,这是同在东亚文化圈内的艺术结晶。华夏文明在东瀛土地上转化而来的艺术结晶。
日本铁壶制造现状
日本人在战争结束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因为一些原因,例如在昭和23年(1948年)经历台风与洪水侵袭,南部铸物铁器工厂全面水浸,生产工作长期停摆。昭和24年(1949年)大火侵袭,南部铸物铁器工厂80%生产机具烧失。才慢慢重视起对一些传统工业的保护与传承。
在2003年5月份制定[传统的工艺品产业振兴法]里所需的条件:
1.主要以日常生活中所需使用
2.制作过程的主要部分以手工为主
3.用传统技术所生产(现存并拥有一百年以上的生产历史)
4.使用传统原材料
5.特定的地区及产地(十家生产者或30人以上的从业者)
符合以上5项条件者,以通商产业大臣指定传统的工艺表示,其中为了和一般普及品区别起见,以[传统标章]的证纸来区隔。
南部铁器在2004年2月被指定,主要制作产地以岩手县盛冈市与水泽市为主,当时共有八十家企业及980位从业者。主要制品有铁壶、茶道用汤釜、铁锅、等食器,风铃、文镇等日常用品。
而大家所关心的京都地区的堂号是否有传承下来,目前笔者只了解到,几个大堂号,龙文堂、金寿堂已无制造,而龟文堂有制造,但元气未恢复,而藏六一系当时属皇室御用釜师,现有传人在世,近日与台湾铁壶爱好者,共同出版了一本铁壶指导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