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漫谈普洱茶与茶具(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6 18:15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802
内容摘要:陆羽还把一种敞口,斜壁,浅腹,矮圈足的茶碗称茶瓯(ou),还对用什么茶因汤色和香气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茶具才可衬托出茶汤,透显出香气特色,加上唐代如皮日修、陆龟蒙等著名文学家对茶文化的推崇把中国的茶文化推到

陆羽还把一种敞口,斜壁,浅腹,矮圈足的茶碗称茶瓯(ou),还对用什么茶因汤色和香气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茶具才可衬托出茶汤,透显出香气特色,加上唐代如皮日修、陆龟蒙等著名文学家对茶文化的推崇把中国的茶文化推到了历史上的一个巅峰宋代,我国茶文化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经过唐、五代时期的发展,宋人饮茶习俗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点茶、斗茶、分茶、茶百戏,名日繁多的茶事、茶艺活动争奇斗艳,令人眼花缭乱。

从建安刮起的一阵斗茶风也迅速风靡全国,从皇帝到黎民百姓,都沉湎其中,所谓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成以高雅相从事茗饮。(宋徽宗《大观茶论》)。在微宗皇帝(公元1082年~1138年)的眼中,国人对于茶的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是一个举国上下为茶痴迷的时代。

宋代还是一个抑武扬文的年代,宋代皇帝多出文学家和书画家就是一典证。宋代的饮茶方式沿习唐代又推陈出新,其风行的斗茶活动使得茶具艺术进入到了一个全新时期,此时全国各地窑厂林立,茶具产量颇大,现价值惊人的瓷器多出于当时十的汝窑、定窑、官窑、钧窑。宋代的瓷具在艺术上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宋时因文人地位较高,在文人的导向下使饮茶成为了物质与精神并享受的高品味、高层次活动。点茶和斗茶是宋代最具特色的品饮方式。

唐末时已有点茶出现,到宋时成为主流和时尚,宋代的茶饼制作远精细于唐代,设于福建建瓯凤凰山的贡茶苑进贡的龙团凤饼就有小龙团、密云团、银丝水芽等众多品种,茶饼的精美程度让人叹为观止。各地茶的种类也名日繁多,不胜枚举,如此多的品种与精美的茶饼其品饮也更加的讲究,据宋徽宗的《大观茶论》记述:点茶不一,而调膏继刻。

以汤注之,手重筅(Xian)轻,无栗文蟹眼者,谓之静面点,盖击拂无力,茶不发立,水乳末浃,又复伤汤,色泽不尽,英华沦散,茶无力作矣。有随汤击拂,手筅俱重,立文泛泛,谓之发点,盖用汤己故,指腕不圆,粥面末凝,茶力已尽,云雾虽泛,水脚易生。妙于此者,量茶受汤,调如融胶,环注盏畔,勿使浸茶势不欲猛,先须搅动茶音,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通透如酵孽之起麵,疏星皎月,灿然而生,而茶之根本立矣。此文由皇帝亲自全面描述的宋点茶整个过程,真是讲究到了极致。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漫谈普洱茶与茶具(五)”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175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