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聚,饭后闲谈,习惯问:喝个啥茶?友笑:这个咱也不懂啊!你定吧。
看到了吧,自从和茶叶打交道以来,小编已自动变身为老友圈的“茶专家”
为了不辜负这个“高帽”,学起茶来自然是不敢懈怠。可学的越多,就越发现所知有限。
活到老学到老,在茶里也可以诠释得淋漓尽致。
有人说,喝茶也不是非要懂啊。上次在某饭馆吃到一特好吃的菜,想吃我再去就是了,没必要非得自己做出来,开心就好。
有人说,足够爱茶,就很想要弄懂它。就像吃到了好吃的菜,琢磨着把它做出来,客串把厨师,很有成就感。
也经常会遇到一些朋友,提及茶,总小心地说自己不懂。其实懂不懂茶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也不那么重要,想得过于复杂反而过了。
如果喝了某一款茶,直觉告诉你很喜欢,那接着喝下去就行。不懂,并不妨碍喝茶的乐趣。
如果喜欢上了某一款茶,继而想更多的了解它,产地、树种、工艺等,那就学起来吧,乐此不疲的感觉也真心不错!
周作人说: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周老先生,一段话点破饮茶的三种境界。
一、解渴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妙玉)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宝玉自是不答,一笑了之。
每每读到这一段,也是会心一笑,妙玉小姐姐哪里能知道:小时候院子里爷爷或者爸爸泡的那一搪瓷缸子浓茶,承载了多少人对茶的启蒙。虽然难免粗粝涩苦,渴极了也能一口气喝个干净。
在我的老家,甚至一直都把白开水叫做“茶”。如今万能的“喝热水”,如果到了我们那里,就是妈妈们常常念叨的“喝点热茶”。
解渴,是茶(水)之最朴素的效用,纵然只是比白水多了那么一点点味道,也能俘获人的心。
二、知味
咂摸滋味一般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绿、黄、黑、白、青(乌龙)、红,六大茶类各有不同,每一类中,知名的不知名的茶品更是浩如烟海。
千百种茶如千百种人,各有其性格。有的丰富,有的寡淡,有的清浅,有的醇厚。
同样是甜,有的是爽口的冰糖甜,有的是温热的甘蔗甜,有的是冷冽的山泉甜。
同样是香,有的是张扬的花蜜香,有的是沉郁的熟果香,有的是醒神的药草香。
然后开始被某种味道或某些茶吸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再后来,因缘巧合,喝到了某些之前完全抵触的茶,从此,又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发现原来茶海悠悠,本无定法。
茶越喝越多,听的越来越多,学的越来越多,慢慢的什么“岩骨花香”“高山韵”,这些喝茶之初觉得玄玄乎乎的味道,似乎都能感受到那么一点点了。
原来涩也能生津,苦也可回甘。知其味,爱其味。
三、怡情
这个格调,听起来似乎有点高,不可攀的样子。
实则不然。
何为“怡情”?来看一个自带答案的诗词鉴赏题就能明白。
题目:请翻译“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品令茶词》(宋黄庭坚)
释义:(茶)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就好像正孤灯独坐时,忽有故人自远方来。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茶仍是茶,茶已不仅仅是茶,此为“怡情”。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茶可以抚慰知音的思念;“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茶可以减却等待的煎熬;更不必说喝茶时的自在闲适了。
烦恼虽不见得能消除,可“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断不可少”(周作人语)。
有人说,饮茶是“一人得神,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推崇以少为贵,独酌最妙。
想必其大概也是觉得茶之怡情,有着个人化的、安静的,不用与人说的精妙!
在电影《寻访千利休》中,对茶道的解析是这样的:
先把水烧开,再加进茶叶,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
懂不懂茶且不论,最重要的是,我们每天都可以喝茶。
套用一句很喜欢的话--“我喜欢冬天的雪,夏天的雨,和任何时候的你”。
茶,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