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穆教授讲银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3 18:11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941
内容摘要:在很少接触银壶的人看来,银壶贵在材质。对于真正懂银壶的朋友来说,银壶贵在做工。特别是在白银价格低迷、人力成本飙升的今天,更是如此。到底什么样的做工才是好工呢?今天,就从银壶制作的胎工、錾工、打磨工这三

在很少接触银壶的人看来,银壶贵在材质。对于真正懂银壶的朋友来说,银壶贵在做工。特别是在白银价格低迷、人力成本飙升的今天,更是如此。

到底什么样的做工才是好工呢?今天,就从银壶制作的胎工、錾工、打磨工这三个主要工种仔细说一说。

题目:银壶做工的重要性

胎工水平决定银壶实用性与造型美观度

造型是银壶艺术的基础,造型好坏首先决定了银壶是否好用,同时也是后续錾刻和表面处理的基础。胎工的工作包括壶身、壶把、壶钮、壶盖、壶耳等零部件的生产与组装成型,胎工水平高低决定了银壶的造型质量。

尽管五湖四海的朋友对银壶造型会各有钟爱,正所谓环肥燕瘦,但基本要求还是一致的。首先,好壶一定是好用的壶,主要指标包括:饱和度、烧开水时间、出净水时间、流注稳定性、防烫处理等;其次,好壶各部分一定是协调匀称、符合审美要求的;第三,壶嘴、两个壶耳、壶钮、壶把五点线应该是共面的;第四,不允许存在非设计性厚薄不均,不存在焊瘤、焊缝、砂眼等。

錾工水平决定银壶文化主题与工艺价值

錾刻是指运用小锤敲打錾刀,在银壶零部件或者整壶上,刻出或深或浅、或高或低纹案的过程。錾刀由特种钢制作而成,一个錾工手里都有一套錾刀,初级工手里可能只有十几把,高级工手里可能有几百把,錾刻大师手里则会有一两千把錾刀。配合錾刀大小、用途不同,錾刻工人手里会有几把重量不等的錾刻专用锤。

錾刻工人运用錾刀在银壶表面作画,通过使用勾、点、压、采、丝等造型手法,把构思中的画面主题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常见的主题有:花鸟、山水、动物、人物故事、文字、经典图形等。

按照錾面相对银壶表面高低来划分,常见錾刻手法可分为:高浮雕、中浮雕、浅浮雕、平錾、戗錾等。其中,高浮雕錾法最为复杂、费工,也最能展现技工水平。银壶錾刻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錾刻要求和精细程度上。同样的设计,低工艺银壶像是粗糙简笔画,高工艺则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以中华龙银壶为例,低工艺银壶的浮雕高度是2mm,高工艺银壶的浮雕高度达到5mm;低工艺银壶整条龙也不过百十片龙鳞,而高工艺银壶往往要錾刻几百片甚至上千片龙鳞。

打磨工水平决定银壶外观感觉

打磨工的工作分为打磨、抛光两部分。

打磨包括处理银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毛刺、焊瘤等,遇到焊缝、砂眼需要返回胎工进行处理。最终要求是银壶表面光滑、无焊瘤、无焊缝、无砂眼。

抛光则是根据设计需要,利用玛瑙刀、抛光轮等工具,使银壶表面呈现亮面、哑光面、半哑半亮效果。亮面冷艳高贵、光彩照人;哑光温婉内敛、儒雅大气;亮哑相伴则呈现亮哑对比效果。

高品质银壶亮面,是打磨工人通过玛瑙刀刮压银壶表面,使银壶表面更加致密,然后用抛光轮抛光银壶形成的。这样的银壶,在后续使用保养中能够最大程度地展现出岁月在银壶表面的沉积,养出的壶赏心悦目。虽然好多人不喜欢新壶亮面太亮的效果,但这却是一把好银壶的起点。

多工艺多材质为银壶增色

有些银壶还会引入花丝、镶嵌、珐琅、镀金等高工艺,为银壶提亮添彩。

更有些银壶会运用其他材质的部件,增强银壶的实用性与美观度。比如烧水壶采用铁质壶把可以较好地解决隔热问题。泡茶壶的壶把和壶钮都采用深颜色高档木料,不仅很好地解决了隔热问题,还形成了木材暖色与白银冷色的搭配,感觉非常好。

俗话说:“一分艺,十分工”。工艺上的一小点儿提升,往往需要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劳动量。因此,高工艺的银壶的市场价值远高于粗制滥造的低工艺银壶,二者价格相差几倍,是合乎情理的!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穆教授讲银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167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